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苦热五首 其五

标题包含
苦热五首 其五
六月红云不肯移,清心自合胜炎曦。 云根斲药移松骨,石罅分泉插木皮。 未用冰蚕来海峤,坐看冻蚁走蛾眉。 人间寒暑相催迫,待寄东溪万缕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一夔,字时举,号古愚,明朝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著称。 方一夔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学问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六月的红霞不愿离去,静静的心自然能抵挡炎热的阳光。如同在岩石上寻找药材,移动松树的身影;在石头裂缝间流淌清泉,仿佛插上了翠绿的树叶。不需要去遥远的海岛寻找蚕丝,静静地看着雪中的蚂蚁和飞舞的蛾眉。人们总是在催促着时间的流逝,期待在东溪边寄托无尽的思绪。
去完善
释义
1.六月红云:指盛夏时节的炎热天气。红云,此处代指炎热的阳光。 2. 不肯移:形容天气一直持续高温的状态。 3. 清心:使心境平静宁和。 4. 胜:超过,这里表示比...更好。 5. 炎曦:强烈的阳光。 6. 云根:高耸的山峰。 7. 斲药:砍斫草药。 8. 移松骨:将松树移植到别处。 9. 石罅:石头裂缝。 10. 分泉:分流泉水。 11. 插木皮:将树木移植到合适的地方。 12. 未用:不必采用。 13. 冰蚕:传说中的一种生物,吐出的丝可以制成御寒的衣物。 14. 海峤:泛指海洋中的岛屿。 15. 冻蚁:在寒冷环境中活动的蚂蚁。 16. 蛾眉:指的是远方的山。 17. 人间寒暑:人世间的季节更替。 18. 相催迫:互相催促逼迫,此处形容时间的流逝。 19. 待寄:等待传递出去。 20. 东溪:诗中作者所处的位置附近的一条溪流。 21. 万缕丝:形容溪水如丝丝银线般流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方一夔所作,描述了炎热的夏日景象及内心清凉之感。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在炎炎夏日中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首先,“六月红云不肯移”一句形象地描绘出夏日的炽热,而“清心自合胜炎曦”则表现了作者在炎热环境下内心的平静与清爽。这种心境的形成源于他选择逃避尘世纷扰,沉浸于大自然的怀抱,从而获得心灵的慰藉。 接下来,“云根斲药移松骨,石罅分泉插木皮”两句通过描述山中采药、寻找清泉的场景,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对山林生活的热爱。这里的“云根”代表深山,“斲药”意味着采药,“松骨”象征着松树的品质和精神;“石罅”是山石的裂缝,“分泉”意为分流泉水,“插木皮”形容插入树皮的清泉,它们共同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山林生活画卷。 然后,“未用冰蚕来海峤,坐看冻蚁走蛾眉”两句巧妙运用比喻,表明了诗人超脱尘世,保持清醒头脑的态度。“冰蚕”指代蚕丝制成的衣物,用来抵御寒冷,这里指的是诗人避世的心态;“海峤”是海边的山,借指远离尘嚣的隐居之地。“冻蚁”寓意着严寒,“蛾眉”则是蜀山的一种,这里用以象征高洁傲岸的品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决心摒弃世俗纷扰,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品格。 最后,“人间寒暑相催迫,待寄东溪万缕丝”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他认识到人们在短暂的人生历程中要经历无数的磨难与考验,但只要坚守初心,便能如他在山林中所感受到的那般安宁祥和。在这句话中,“东溪”是一个地名,位于浙江衢州,代表了作者的故乡,“万缕丝”是指思乡之情,也是作者期望能在心灵上找到归宿的象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苦热五首 其五》是南宋诗人方一夔在1256年至1264年间创作的组诗之一。这个时期,方一夔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的家族在战乱中失去了土地和财产,他不得不四处流浪,靠卖字画为生。 当时,南宋政权已经岌岌可危,蒙古大军南下,中原地区战火纷飞,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方一夔在艰苦的生活中,感受到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公,也体会到了人民的苦难。他用诗歌记录下了这一时期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的忧虑和感慨。 在这首诗中,方一夔通过对炎热天气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安定和人心的焦灼。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炎热的夏日,阳光炙烤着大地,树木被烤焦,河水干涸,农田枯萎,一片荒凉景象。这些景象象征着战争的破坏和社会的混乱。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战争早日结束的期盼,希望人们能够过上安宁的生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