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古意六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古意六首 其二
谁斧若木枝,铜干苍玉叶。 年年来沧波,疑与溟渤接。 戏携赤玉舄,跨此寒岌嶪。 飘然造殊庭,不用维与楫。 浩浩吹天风,凉气入衣衱。 拍浮天汉滨,匏瓜芒熚熚。 黄牛不服箱,放绳掉长鬣。 素娥不织裳,抛梭理香颊。 千年苍藓痕,机杼空妥帖。 疑是娲皇土,藏去压归箧。 归来不知处,满目迷空堞。 惟有卖卜人,知向天根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一夔,字时举,号古愚,明朝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著称。 方一夔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学问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经过斧削的木枝,铜质的树干和碧玉般的叶子,每年都在海边潮水中摇曳,似乎与浩渺的大海相接。我顽皮地带着红色的木鞋,跨过这寒冷的海浪。轻飘飘地来到了异世的庭院,不再需要船桨。 狂风在天空中咆哮,凉意从衣角袭来。我在银河边拍打水花,看着巨大的葫芦在水面上跳跃。黄色的水牛不拉车,只随意甩动着绳子。美丽的嫦娥也不织衣裳,她拿着梭子整理着脸上的香粉。 千年的青苔痕迹犹在,织布机却已经空空如也。我怀疑这是女娲娘娘的泥土,应该收藏起来好好保管。回来时找不到原来的地方,眼前只有一片迷离的城墙。只有那个卖卜的人,知道如何追寻生命的源头。
去完善
释义
1. "谁斧":意指是谁砍伐的。这里的“斧”指的是砍伐树木的工具。 2. "若木枝":"若木"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树名。这里是指砍伐下来的树枝。 3. "铜干":铜制树干,形象地描绘了松树的颜色和质感。 4. "苍玉叶":苍翠如玉的松叶。 5. "年年来":每年都会来。 6. "沧波":海水或河流波涛。 7. "疑与溟渤接":溟渤,指渤海,这里是说感觉它与大海相连。 8. "戏携":即兴携带。 9. "赤玉舄":红色的玉制鞋子。 10. "寒岌嶪":形容山峰险峻。 11. "飘飘然":形容轻盈的样子。 12. "殊庭":指不同的世界或境界。 13. "维与楫":"维"为维系的意思,"楫"为船桨,合起来表示用绳子绑住船桨以保持船只稳定。此处用来比喻稳定性和控制力。 14. "浩浩吹天风":形容狂风呼啸。 15. "凉气入衣衱":"凉气"指冷风,"衣衱"即衣襟,整句话意思是冷风吹入衣襟。 16. "拍浮":拍打水面漂浮前行。 17. "天汉滨":天汉,银河;滨,水边。这里是指银河之畔。 18. "匏瓜芒熚熚":"匏瓜"是一种瓜类植物,"芒熚熚"意为闪烁着光芒,整句话是描述匏瓜果实闪耀着光芒的景象。 19. "黄牛不服箱":黄牛,指黄土地;服箱,驾车拉货。这句话描绘的是在黄土地上不用马拉车。 20. "放绳掉长鬣":"放绳"指松开缰绳,"掉长鬣"指让马的鬃毛随风飘动。整句话表达的是骑马驰骋的自由自在。 21. "素娥":"素娥"通常指月亮,这里可能借指织女星。 22. "抛梭":指织布时投放纬线。 23. "理香颊":整理妆容时的香气弥漫。 24. "千年苍藓痕":千年的苍苔痕迹。 25. "机杼空妥帖":机杼,指织布机;妥帖,指平稳安放。这句诗句意味着尽管地上留有千年前的苍苔痕迹,但织布机已不再使用。 26. "疑是娲皇土":"娲皇"即女娲,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之一。诗人怀疑这是女娲用来补天的泥土。 27. "藏去压归箧":收藏起来压在箱底。 28. "归来不知处":回家时找不到地方。 29. "空堞":空空的城墙。 30. "卖卜人":靠占卜为生的人。 31. "知向天根蹑":"天根"出自中国古代的天文概念,指北极星。诗人说只有那些懂天文的人才能追踪北极星。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广阔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浩渺宇宙的诗歌。诗人以丰富而形象的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如“谁斧若木枝,铜干苍玉叶”形象地描绘了树木的挺拔与壮观,体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和力量。诗中的“戏携赤玉舄,跨此寒岌嶪。飘飘然造殊庭,不用维与楫”更是表达出诗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着无比的畅快与自由。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此外,诗篇还融入了一些神话传说,如“黄牛不服箱,放绳掉长鬣。素娥不织裳,抛梭理香颊”等,增强了诗的神秘色彩和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意六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方一夔所作的一首描绘古人生活场景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乱和动荡的时期,金、蒙等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略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个时期,方一夔作为一名文人,也难免受到时代的影响。他曾担任过一些地方官职,但在南宋政权岌岌可危的背景下,他的仕途并不顺利。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从而转向了文学创作,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的见解。 在南宋时期,由于战争和社会动荡,人们普遍关注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方一夔的《古意六首 其二》正是反映了这种时代精神,通过对古代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