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革后初出邑郭
无数青山对坐衙,读书林下静无哗。
如今风景那须说,坊郭无民吏数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众多青山相对而立,犹如公堂之上;在树荫之下阅读书籍,四周宁静无人喧哗。如今这样的美景已经无需多言,街巷边仅有寥寥几户人家和官吏居住。
去完善
释义
《兵革后初出邑郭》注释:
1. 兵革:兵器与甲胄的总称,这里指战争。
2. 邑郭:城市外围的城墙区域。
3. 无数青山对坐衙:形容青山众多,官衙隐于其中。衙,指官员办公的地方。
4. 读书林下静无哗:在树林中安静地读书,没有嘈杂的声音。林下,树林之中;无哗,没有喧哗。
5. 风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6. 坊郭:城里的住宅区。
7. 无民吏数家:形容战争过后,百姓离散,官员所剩无几。无民,没有百姓;吏数家,指剩下的官员和他们的家庭。
去完善
赏析
《兵革后初出邑郭》是一首描绘战后景象的诗歌。诗人通过对“青山”、“读书林”等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无民吏数家”的社会现象,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破坏。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兵革后初出邑郭》是宋代诗人方一夔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南宋末年,此时正值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期。诗人在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痛苦之后,写下了这首感慨万分的诗篇。
在这段时间里,方一夔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随着金兵的入侵,他的家乡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家人也因此离散。为了谋生,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四处奔波。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苦难,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悲痛。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侵,而南方的百姓也因为战乱和苛政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方一夔作为一名文人,无法直接参与军事斗争,但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他用犀利的笔触揭示了战争的丑恶,用深沉的情感表达了百姓的痛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见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