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兴

标题包含
秋兴
笑呼筇竹过溪东,摵摵秋声到井桐。 落日远山疑有雨,孤村古树欲攒空。 贪嘶马饱衔花草,趁食鱼肥堕水虫。 归对书檠人不寐,乡愁怕入梦魂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一夔,字时举,号古愚,明朝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著称。 方一夔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学问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大笑之际手中的竹杖已经穿过溪水东去,犹如秋风飒飒般降临到那棵古老的梧桐树上。夕阳西下,远方的群山仿佛笼罩在雨中,孤独的村庄和古树似乎要腾空而起。我骑马飞奔过去,嘴里吃着那些遍地的花草;而追逐食物的小鱼儿却掉入昆虫的世界里。回到书房,看着灯火摇曳的书架,我却无法入睡,因为那挥之不去的乡愁时时闯入我的梦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笑呼:笑着呼喊。 2. 筇竹:一种竹子,可以制成手杖。 3. 摵摵:形容声音连续不断。 4. 秋声:秋天的声音,这里指风声。 5. 井桐:井边的梧桐树。 6. 疑有雨:怀疑会有雨。 7. 攒空:密集的天空。 8. 贪嘶:贪吃而嘶鸣。 9. 马饱:马匹吃饱。 10. 衔花:嘴里含着花朵。 11. 趁食:追逐食物。 12. 鱼肥:鱼肉肥厚。 13. 堕水虫:落入水中的虫子。 14. 归对书檠:回到书檠前。 15. 人不寐:人不能入睡。 16. 梦魂中:梦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秋兴”,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象,诗人以他独特的观察和表达方式展现了这一季节的生动画面。 首联以“笑呼筇竹过溪东”开篇,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诗人手持筇竹(拐杖)漫步在溪边,这时“摵摵秋声到井桐”传入耳畔,这秋声可能是风吹落叶的声音,也可能是桐叶飘落的声音,随着诗人的脚步,这声音愈来愈近。 颔联写诗人看到“落日远山疑有雨”的景象,夕阳下的远山仿佛是笼罩在一片细雨之中,显得格外朦胧。而“孤村古树欲攒空”则表现出了古树参天、村庄静寂的秋日景象,诗人通过这两句将秋天的寂静与深远展现得十分生动。 颈联中,“贪嘶马饱衔花草”和“趁食鱼肥堕水虫”形成对比,前者表现出游人骑马的欢乐场景,后者则表现了水中鱼儿觅食的画面,共同营造出一个生机盎然的秋天景象。 尾联以“归对书檠人不寐,乡愁怕入梦魂中”结束全诗,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美景之中,却仍然无法摆脱萦绕心头的乡愁之情,这与前面的欢快气氛形成了鲜明对照,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色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兴》是南宋诗人方一夔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194年,正值金朝入侵南宋时期。当时方一夔生活在战乱纷飞的江南地区,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抒写忧国忧民之情、感叹时局不稳的诗歌。 在方一夔所处的时代,南宋正处于金朝的强大压力下,北方大片领土被金朝占领。朝廷内部腐朽,政治斗争激烈,民间疾苦严重。面对这样的现实,方一夔深感忧虑,于是通过诗歌来表达他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对时局的关切。在这首诗中,他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不满。 综上所述,《秋兴》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作者在这个时期经历了战乱的洗礼,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担忧。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方一夔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南宋时期广大民众的心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