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代马必死战,韩卢必死猎。
万族虽有殊,受性固莫夺。
君看伏波翁,心火老不灭。
万里战壶头,赤手拥马鬣。
前言一朝酬,英气半途折。
海南纪铜柱,城西埋石蕝。
所以高世人,甘守田园拙。
梧楸老归梦,桑梓借余热。
人生贵适意,似用生分别。
为问泽车乘,何如水鸢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战马必定会赴死疆场,猎犬必定会冒死追捕。
万物皆有各自的特点,但本性无法改变。
您请看那曾经的英雄,尽管老去,心中的火焰从未熄灭。
他们曾英勇地驰骋沙场,空手抓住战马。
勇士们慷慨陈词,豪情壮志却在半途破碎。
在海南记录了英雄的丰碑,城边却埋葬了他们的故事。
因此那些高尚的人,甘愿过着简朴的生活。
梧桐和楸树记录着古老的梦想,桑树和梓树仍然散发热情。
生活重要的是舒心如意,就像用心去分辨事物。
试问那喧嚣的车马,怎能和水中的鸢鸟一样静美呢?
去完善
释义
1. 代马:地名,即汉代时的代郡,位于今天的河北蔚县一带。这里指汉代的战马。
2. 韩卢:古代的一种名犬,以忠诚勇敢著称。
3. 万族:指各种生物。
4. 受性:天生的特性。
5. 伏波翁:东汉时期的名将马援的尊称。他曾任伏波将军,立下赫赫战功。
6. 火老不灭:形容马援虽年事已高,但斗志依然旺盛。
7. 战壶头:指马援在壶头山之战中英勇作战的故事。壶头山位于今天湖南省怀化市境内。
8. 赤手:空手,徒手。
9. 马鬣:马鬃,这里指马的头部。
10. 英气:英勇之气概。
11. 折:消减,消失。
12. 海南:指汉代时的海南岛。
13. 铜柱:东汉时马援征服交趾,立铜柱以示疆界。
14. 石蕝:古代战争时用以标志军营位置的石头。
15. 高世:高于世俗,出类拔萃。
16. 拙:笨拙,不灵巧。这里表示甘于平淡的生活。
17. 梧楸:两种乔木植物,这里泛指家乡的树木。
18. 桑梓:桑树和梓树,这里指家乡。
19. 借余热:借用余温,比喻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能为家乡做出贡献。
20. 水鸢跕:指在水面上飞翔的水鸟,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咏史》是南宋诗人方一夔的一首述志诗。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事迹进行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在这首诗中,方一夔以“代马”、“韩卢”两个形象为例,说明万物皆有其本性,无法轻易改变。接下来,他引用了伏波将军马援的故事,强调其虽年迈,仍充满斗志,万里奔赴战场。然而英雄末路,终因壮志未酬而离世,只留下城外的铜柱和石蕝作为纪念。诗人通过这个例子传达了人应当珍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不应过于执着于名利地位的思想。同时,诗人指出自己宁愿回归田园生活,享受平凡的快乐。他认为人生贵在适意,不必过分在意身份和地位的差异,如同水鸟在水面悠然自得地飞翔,无忧无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坚守本性和心灵的宁静,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史》是南宋诗人方一夔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也就是宋朝末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金兵的侵略,南宋朝廷被迫南渡,江南地区成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多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他们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思考。
方一夔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主题多与历史、时事密切相关。在这首《咏史》中,他通过对历史上明君贤臣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民族未来的关切。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