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梅花五绝 其一

标题包含
梅花五绝 其一
不识梅花不识诗,空将色相较铢锱。 美人立尽黄昏月,细看枝枯叶脱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一夔,字时举,号古愚,明朝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著称。 方一夔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学问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不能理解梅花的美丽就无法欣赏诗歌,白白地将色泽和形状进行比较。美人一直站立在黄昏的月光下,仔细地观察树枝枯萎、树叶凋零的时刻。
去完善
释义
1. "梅花":指植物,梅树的花,也是我国十大名花之首,象征着坚强、美丽和纯洁。 2. "五绝":一种古代诗体,每首诗共有五言八句。 3. "方一夔":南宋诗人,字时举,学者,尤以咏物诗和描绘风景诗著称。 4. "不识梅花不识诗":意思是不了解梅花就不懂得诗歌的美妙。 5. "空将色相较铢锱":铢锱指的是微小的东西,这里比喻过分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这句意思是空有诗歌的形式而没有实质内容,就像只有外表而没有内在的美。 6. "美人立尽黄昏月":描述一位美女在黄昏时分欣赏梅花的情景。 7. "细看枝枯叶脱时":详细观察梅花枝叶凋零的过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梅花五绝其一》是南宋诗人方一夔的作品。诗人以梅花的生长过程为线索,表达了他对诗词创作的独特见解。在这首诗中,方一夔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拟人手法,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和优美的艺术表现力。 首句“不识梅花不识诗”表明诗人认为,要真正领悟诗歌之美,首先需要对梅花有深刻的认识。这里的“不识”并非真的无知,而是强调诗人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审美视角。只有深入探究梅花的形态、品性和精神,才能创作出富有诗意的文章。 第二句“空将色相较铢锱”是说,如果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对梅花的颜色、形状进行简单比较,那就失去了真正的诗意。这里诗人提醒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事物的表象,而应该深入挖掘其内在本质。在诗歌创作中,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生长过程来展示其精神风貌。“美人立尽黄昏月,细看枝枯叶脱时”形象地表现了梅花在黄昏月光下的美丽景象。诗人以美人喻梅花,不仅赋予了梅花鲜活的生命力,还传达了梅花坚韧不屈的品质。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梅花的细微观察,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花五绝 其一 诗人:方一夔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方一夔所作的梅花五绝之一。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期,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蒙古帝国对南宋的入侵使得当时的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梅花的赞美,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哲思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在人生际遇方面,方一夔是一位出身贫寒的知识分子,他凭借着自身的才华和努力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位颇有影响力的文人。然而,他在仕途上并未取得显赫的成就,反而因世道沧桑而饱受流离之苦。这些经历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使他更加珍视自己的才情和信仰。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末年是一个政治腐朽、民生疾苦的时代。一方面,权臣当道,政治斗争激烈;另一方面,蒙古铁骑践踏江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了避世隐逸,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方一夔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它以梅花的形象为载体,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