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梅花七绝 其二
褪粉残粧对镜慵,楚踪秦迹恨匆匆。
芳心不被春风折,谁揉香肌满籍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时间的消磨和世事的洗礼,容颜渐老,回顾过去的点点滴滴,令人不胜感慨。但是,如果我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丰富与美好,那么我们就能像花一样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去完善
释义
1. "褪粉":指花瓣凋落。
2. "残粧":指梅花不完整的妆饰,这里指梅花的凋零状态。
3. "楚踪秦迹":这里以楚国和秦国的历史遗迹比喻时间流逝,表达诗人对过去的留恋与感叹。
4. "芳心":指梅花的心,这里用来代指梅花。
5. "春风折":这里用"折"字来形容春天的风对梅花的摧残。
6. "揉":此处是形容用手抚摸的意思。
7. "籍红":“籍”意为薄薄的一层,这里指花瓣,“籍红”即是指红色的花瓣。
去完善
赏析
《续梅花七绝·其二》是南宋诗人方一夔的一首咏梅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以梅花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历史和人世的感慨。首句“褪粉残粧对镜慵”描绘了梅花凋谢的景象,粉褪粧残,仿佛是对着镜子懒洋洋地顾影自怜。紧接着的“楚踪秦迹恨匆匆”则是借古喻今,用楚国和秦国的兴衰史来形容历史的沧桑巨变,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
然而,尽管梅花凋零,但它依然保持一颗坚韧不屈的心。在诗的后两句“芳心不被春风折,谁揉香肌满籍红”中,诗人赞美了梅花在春风中傲然挺立的品质。即使面对春风的吹拂,梅花仍能保持自己的芬芳和美丽。这里的“揉香肌满籍红”描绘出了梅花的花瓣随风飘落,铺满地上的场景,象征着梅花的美丽并不因凋谢而消失,反而化为另一种存在,继续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续梅花七绝 其二》为南宋诗人方一夔所作。这首诗作于公元1259年前后,正值蒙古帝国入侵江南时期。时局动荡,民生疾苦。作为南宋的文人,方一夔时刻关注国家命运,反映百姓生活,通过诗歌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方一夔这一时期的遭遇颇具戏剧性。他原本是个普通书生,后因才华横溢被南宋朝廷征召,进入翰林院。然而,随着蒙古大军南侵,局势日益严峻,方一夔被任命为地方官,负责防守家乡。他的家族世代居住在临安(今杭州),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的苦难。
与此同时,南宋朝廷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受到严重冲击。一方面,朝廷试图通过招降纳叛、加强防御等手段保卫家园;另一方面,民间人士纷纷投身抗击蒙古的战斗,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方一夔的诗文创作显得尤为突出,尤其是他的梅花诗,借梅花的坚韧与芬芳,表达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