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
鬼物从来著论无,题门安用换桃符。
呼儿记日开书读,为说濂溪太极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鬼怪之物一直以来都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门上的符咒也不必更换为桃木制成的。让儿子记住日子打开书本阅读,给他讲解濂溪的太极图。
去完善
释义
《元日》:元朝时过新年的时候。
方一夔:元朝诗人。
1. 鬼物从来著论无:这句是说,一直以来人们对鬼神的议论都没有定论。鬼物,即鬼神。著论,指写关于鬼神的文章或书籍。
2. 题门安用换桃符:意思是过年时在门上贴上新的对联或者挂上新的福字,这就是更换桃符。题门,在门上写字或挂东西。安用,为什么需要。
3. 呼儿记日开书读:召唤孩子们记住新年的第一天要开始读书。记日,记住日期。
4. 为说濂溪太极图:给孩子们讲述濂溪先生所画的太极图。为说,给他们讲解。濂溪,周敦颐的别号,北宋理学家。太极图,周敦颐的一种哲学理论图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方一夔所作的《元日》。首句“鬼物从来著论无”,看似突兀,实则是诗人抒发自己对于世间万物并非鬼神所操纵的观点,体现出他崇尚理性的精神。接着“题门安用换桃符”一句,描绘出元日这天人们更换桃符的习俗,以点明诗作主题和时令背景。
中间两句“呼儿记日开书读,为说濂溪太极图”,则是诗人对儿子的教诲和期许。他告诉儿子记住这个特别的日子,在这一天里要开始读书,并向他讲述关于濂溪先生的太极图的道理。这表达出诗人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古朴的语言和深沉的思想表达了诗人在元日之际对自己人生观的总结以及对子女的期望和教育理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元日》是南宋诗人方一夔所作的一首描绘新年景象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165年至1195年之间,即南宋孝宗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方一夔生活在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环境中,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大事,以诗为武器,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个时代,南宋朝廷偏安江南,金兵不时南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种形势,许多文人墨客都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注。方一夔作为这一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作品自然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征。
在《元日》这首诗歌中,方一夔通过对新年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他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国家能够摆脱战乱,人民能够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这种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理想,使这首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