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谒融堂墓

标题包含
谒融堂墓
安车束帛此招贤,梦冷冬窝又百年。 已自无人守坟墓,空令过客问山川。 时方大用文公学,士亦深排陆子禅。 回首蜀天清不尽,临风三酹一萧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一夔,字时举,号古愚,明朝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著称。 方一夔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学问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诗意】: 为了招揽贤才,他们用高雅的方式(安车束帛)来表示敬意。这就像在寒冷的冬天里做梦一样,等待了很长时间。现在已经没有人守护这座坟墓了,只有路过的游客询问这里的历史和故事。在这个时期,大家都争相学习文人墨客的知识,而那些研究禅宗的人则被深深的排斥。看着远方的蜀地天空如此清澈,我在风中倒酒三次以表尊敬之情。
去完善
释义
1. 安车:古代的一种可以坐乘的车,也指官员退休的代称。这里用来表示对融堂的尊敬。 2. 束帛:古代一种礼物,用布帛捆成一束,用于聘请贤才。这里用来比喻对融堂的重视。 3. 冬窝:冬天的住处,这里指融堂墓地的荒凉景象。 4. 文公学:指朱熹的理学,朱熹被后世尊为文公。 5. 陆子禅:指陆九渊的心学,陆九渊被誉为陆子。
去完善
赏析
《谒融堂墓》是明代诗人方一夔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融堂墓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重视以及对历史的感慨。首联“安车束帛此招贤,梦冷冬窝又百年”,表达了诗人对融堂墓的尊敬之情。颔联“已自无人守坟墓,空令过客问山川”,则表达了对贤才凋零、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惋惜。颈联“时方大用文公学,士亦深排陆子禅”,则强调了时代对人才的渴求以及士人对佛学的关注。尾联“回首蜀天清不尽,临风三酹一萧然”,则是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叹。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是一首优秀的咏史之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谒融堂墓》是南宋诗人方一夔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大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金朝和南宋对峙的历史阶段,政治局势复杂多变。 在这个特殊时期,方一夔作为一个文人墨客,命运多舛。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本应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然而,由于战乱频繁,他的仕途并不顺畅。他曾一度被任命为地方官员,但因战争原因而未能赴任。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文学、哲学等问题,度过了一段充满智慧的岁月。 在创作这首《谒融堂墓》时,方一夔已经步入晚年。此时,他的人生经历了不少沧桑,对生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这首诗中,他以悼念融堂先生为契机,表达了自己对生死、忠孝等观念的见解。通过对融堂先生的缅怀,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爱。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文人面对时代风云的无奈与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