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花
枝头信手夺春工,要借并州一割功。
瓜柳皮粘混金碧,梅桃根换变铅红。
笑谈自分求孙叔,形似应难想孟公。
却怪后皇同种橘,过淮便隔马牛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树枝上随意地采摘春天,借用晋阳的技艺。
瓜柳与梅桃的根部交织在一起,就像是混杂的黄金和碧玉,或者是变换的铅色和红色。
自信满满的笑着谈论,就像是在追求孙叔敖的梦想,形态的变化已经难以想象孟公的智慧。
但让人奇怪的是,后皇们也在种植同样的橘子,过了淮河就好像分隔了两种马和牛的风俗。
去完善
释义
1. "枝头信手夺春工":这里的"春工"指的是春天的自然力量。整句意思是诗人随意剪切花卉枝条,就像是在争夺春天的主宰权。
2. "要借并州一割功":这里的"并州"指代剪刀,是一种刀具的雅称。整句意思是诗人需要借用一把锋利的剪刀来修剪枝条。
3. "瓜柳皮粘混金碧":这句意思是将瓜柳的表皮粘贴在花朵上,使花朵呈现出金黄和翠绿的混合色彩。
4. "梅桃根换变铅红":这句意思是让梅桃的根部改变颜色,使之呈现紫红色。
5. "笑谈自分求孙叔":这里的"孙叔"指古人孙叔敖,他精通园艺之道。整句意思是诗人对自己的园艺技术颇有信心,甚至能与古人孙叔敖相提并论。
6. "形似应难想孟公":这句意思是花朵的形状可能难以与想象中的美好形象相符。
7. "却怪后皇同种橘":这句意思是诗人责怪后面的皇帝也要种植橘树,可能是暗示对皇帝的批评或不满。
8. "过淮便隔马牛风":这句意思是当橘树越过淮河地区,气候差异会导致其品质发生很大变化。这里"马牛风"指代气候差异。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接花”为题,抒发了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首句描绘了枝头的繁花景象,如同春风化雨,悄然绽放。接下来,作者用“要借并州一割功”表明了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的向往。这种努力就如同在矿石中磨砺出金子,使原本普通的瓜柳皮粘混金碧,梅桃根换变铅红,呈现出五彩斑斓的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接花》是南宋诗人方一夔所作的脍炙人口之作。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的美丽景色和繁荣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先,我们要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方一夔(约1156-1211),字惟肖,号南湖居士,浙江杭州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曾任国子祭酒、礼部侍郎等职。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江南风光和表现个人情感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据考证,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灭亡、金朝入侵后的社会动荡时期。然而,江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对较偏,受战乱影响较小,经济发展较为繁荣,成为文人墨客向往的乐土。
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当时的历史背景。南宋时期,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江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在这个背景下,方一夔作为江南文人,深受江南水乡风光和民间风俗的影响,创作出了一系列描绘江南风情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