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古意四首 其三

标题包含
古意四首 其三
秦皇灭诸儒,若人媚幽独。 偶来得名山,依山结茅屋。 希声陶淳风,无意蕲绝俗。 儿孙日以远,几见碧桃熟。 渔郎从何来,延缘寒溪绿。 兹游窥天秘,平生未经目。 颇见有此容,父老邀我宿。 清谈略晋魏,世路嗟翻覆。 淹留信可乐,离念苦羁束。 幡然理回棹,瑟瑟风吹足。 往来记行迹,溪路三四曲。 机心不自閟,何事惊麋鹿。 回首不逢人,白云渺空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一夔,字时举,号古愚,明朝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著称。 方一夔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学问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秦始皇焚书坑儒,有些人却在深山独自修行。偶尔来到这座名山,靠山搭建起简易的住所。希望能保持淳朴的风气,并不想脱离凡尘。随着时间推移,后代逐渐远离这处地方,能见到成熟的碧桃花的日子也不多了。那渔夫从哪里来的呢?沿寒冷的溪水一路走向绿色。这次旅行让我窥见了大自然神奇奥秘,这在一生之中都很少见过。当地的老百姓邀请我在他们家住下。在轻松的谈话中我们了解了魏晋时期的历史,感叹世事变幻无常。在此停留的时光确实让人快乐,但我仍被牵挂的事情所困扰。忽然之间我准备离开这里,山间秋风微拂我的脚面。回首告别,不再遇到其他人,只有漫无边际的白云和悠远的山谷。
去完善
释义
1. "秦皇灭诸儒":指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焚书坑儒政策,用以消灭儒家思想的影响。"秦皇"即秦始皇,嬴姓,赵氏,秦庄襄王之子,又称秦始皇帝,公元前246年-前210年在位。"灭诸儒"即指他下令焚烧儒家经典,坑杀儒士的事件。 2. "若人媚幽独":意为这个人在寂寞之中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若人"指某个人,这里具体指诗人自己。"媚"在这里是享受的意思。"幽独"指宁静而寂寞的环境。 3. "偶来得名山":指诗人偶然来到一座有名的山。"偶得"表示偶然得到或者来到。"名山"指著名的山峰或山区,这里应该是指诗人的所在地。 4. "依山结茅屋":在山的旁边搭建一间简陋的茅屋。"依"表示靠近,"结"表示建立,"茅屋"是一种用茅草搭建的简易房屋。 5. "希声陶淳风":希望过上清静的生活,陶冶自己的品性。"希声"表示声音低微,用来形容生活的清静。"陶淳风"指的是通过生活体验来提高自己的品行。 6. "无意蕲绝俗":表示自己并不刻意去追求与众不同的生活。"无意"表示无意于某事,"蕲"表示追求,"绝俗"表示超脱世俗。 7. "儿孙日以远":自己的孩子渐渐长大并离开身边。"儿孙"指诗人的子女,"日以远"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逐渐远离自己。 8. "几见碧桃熟":表示自己已经经历了几个春天,看到了桃花开了又落。"几见"表示几次见到,"碧桃"即桃树的一种,花瓣多呈淡红色或白色,也有粉红色的。 9. "渔郎从何来":询问捕鱼的人是从哪里来的。"渔郎"指捕鱼的人,"从何来"表示从何处来。 10. "延缘寒溪绿":沿着寒冷的溪水行走。"延缘"表示沿着……行走,"寒溪绿"指寒冷的溪水,"绿"在这里形容水的颜色。 11. "兹游窥天秘":这次旅行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奥秘。"兹游"表示这次旅行,"窥天秘"表示窥探大自然的神奇奥秘。 12. "平生未经目":这是我一生中从未见过的景象。"平生"表示一生,"未经目"表示未曾见过。 13. "颇见有此容":能够看到这种美好的景色。"颇见"表示稍微看到,"有此容"指有这种美好的景色。 14. "父老邀我宿":当地的老百姓邀请我在他们的家中过夜。"父老"指当地的老百姓,"邀我宿"表示邀请我在他们的家中过夜。 15. "清谈略晋魏":与当地人聊些轻松的话题,稍微涉及晋魏的历史。"清谈"指闲聊,"略晋魏"表示稍微涉及晋魏的历史。 16. "世路嗟翻覆":感叹人世间的道路充满了起伏变化。"世路"指人世间的道路,"嗟翻覆"表示感叹世事的起伏不定。 17. "淹留信可乐":暂时停留在此地确实让人感到快乐。"淹留"表示停留,"信可乐"表示确实让人感到快乐。 18. "离念苦羁束":离开这里的想法让我感到痛苦。"离念"表示离开的想法,"羁束"表示束缚,这里形容内心的痛苦。 19. "幡然理回棹":下定决心回去。"幡然"表示突然决定,"理回棹"表示整理行装,准备回家。 20. "瑟瑟风吹足":寒冷的风吹拂着我的脚。"瑟瑟风"指寒冷的风,"吹足"表示吹拂着脚。 21. "往来记行迹":记录下我往返的过程。"往来"表示往返,"记行迹"表示记录下行动的痕迹。 22. "溪路三四曲":溪流边的小路弯弯曲曲。"溪路"指溪流边的小路,"三四曲"表示弯弯曲曲。 23. "机心不自閟":心中的杂念无法自我抑制。"机心"指杂念,"不自閟"表示无法自我抑制。 24. "何事惊麋鹿":为什么连麋鹿都会被我吓到。"何事"表示为什么,"惊麋鹿"指把麋鹿吓到。 25. "回首不逢人":回头望去,看不见一个人影。"回首"表示回头看去,"不逢人"表示看不见一个人影。 26. "白云渺空谷":白云在空旷的山谷中飘荡。"白云"指天上的白云,"渺空谷"表示在空旷的山谷中飘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雄浑的笔触描绘了秦始皇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诗人自己的隐逸生活。首句“秦皇灭诸儒”为全诗奠定了沉郁的基调,通过描述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展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接下来的“若人媚幽独”则转向诗人的自我形象,刻画出一个隐居山林、与世隔绝的隐士形象。 在描绘山间生活的过程中,诗人通过“依山结茅屋”、“希声陶淳风”等词句展现了诗人寄情山水、崇尚淳朴的美好愿景。同时,诗人又以“儿孙日以远”、“碧桃熟”表达了岁月流转、人事沧桑的感慨。 诗歌后半部分,诗人叙述了自己与渔郎、父老的交往,表现出对民间百姓的同情与关爱。在叙述与渔郎共游的过程中,诗人又通过“兹游窥天秘”、“平生未经目”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此外,诗人还通过“世路嗟翻覆”抒发了对社会变迁的忧虑。 最后的“回首不逢人,白云渺空谷”作为收尾,使整首诗更具有一种神秘的氛围。诗人以超凡脱俗的形象展现出遗世独立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出对个人命运的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感慨。总的来说,这首诗歌以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人生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古意四首 其三》是明代诗人方一夔的一首描绘友情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晚期,大约公元16世纪左右。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明朝已经进入晚期的颓势,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严重。然而,在这个动荡的时期,文人墨客仍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友谊的温暖。方一夔作为一位书生,同样受到了这种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在诗中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 在这段时间里,方一夔的人生经历也比较丰富。他曾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朋友,也见识了社会的各种现象。这些经历让他更加珍惜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也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在诗歌中,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自己和朋友的勉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