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热五首 其二
绛节彤幢御火精,世间那是水晶城。
醉横蕲竹愁重醒,睡落齐纨惜屡惊。
家口飞蚊儿女语,乡心过雁弟兄情。
更阑谁撼千章木,悮作连床夜雨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华丽的节日火把映照出精美的皇宫,这世界上哪有那座晶莹剔透的水晶城呢?我沉醉在愉快的时光中不愿醒来,却仍被琐碎的烦恼所困扰。孩子们在家中叽叽喳喳,就像飞蛾一样扰人心绪;而故乡的亲情如同大雁,令人倍感亲切。夜深了,谁能翻动那棵千年老树,让它误以为是连夜的雨声呢?
去完善
释义
1. 绛节:指红色符节,古代大臣所用的信物。
2. 彤幢:红色的华盖,为帝王所用。
3. 精:精神、精气。
4. 水晶城:比喻清凉的居所。
5. 蕲竹:湖北蕲州所产的竹子,传说可以驱蚊子。
6. 齐纨:山东产的薄绸,用于制作扇子等消暑物品。
7. 家口:家庭人口。
8. 儿女语:小孩子的话语。
9. 乡心:思乡之情。
10. 过雁:指大雁飞过。
11. 弟兄情:手足之情。
12. 更阑:夜深之时。
13. 千章木:大树。
14. 误作:误以为。
15. 连床夜雨声:连续不断的雨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苦热”为题,诗人通过描绘夏日炎炎的热烈气氛,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修辞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苦热五首·其二》是南宋诗人方一夔在夏季炎热时所作的一组诗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具体年代不详,但从诗人的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大致可以推断为宋理宗年间(1225-1264年)。
在这个时间段内,方一夔因生活困顿、战乱频仍等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功名抱负,但始终没有放弃文学创作,作品以诗歌为主。他的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农村生活以及个人感受,表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与此同时,南宋中期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频发。宋理宗在位期间,虽然北宋政权得到暂时的稳定,但北方金国势力仍然威胁着南宋的安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往往通过文学作品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情怀,揭示现实问题,期待国家振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