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菊花

标题包含
菊花
不入萎红烂紫场,萧然清苦凛风霜。 客中衰鬓随秋老,篱下寒枝似旧香。 千载有陶期汗漫,几人后屈话凄凉。 每愁摇落知谁在,只有黄花守死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一夔,字时举,号古愚,明朝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著称。 方一夔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学问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不在颓靡艳丽的环境中,保持清高和坚韧的品质。 身在异乡,白发伴着秋天的到来逐渐增多,篱笆下的寒冷树枝仿佛还留着过去的芬芳。 千年之后人们还在期待陶渊明般的洒脱时光,又有几个人会想起屈子的悲哀呢? 最令人担忧的是在凋零的时刻,不知是谁仍坚守着那份执着,只有金黄的菊花坚守到最后一刻。
去完善
释义
1. 萎红烂紫:指凋谢的鲜花。 2. 萧然:寂静冷落的样子。 3. 清苦:指菊花的清香与纯洁。 4. 凛风霜:承受风霜侵蚀而屹立不倒。 5. 客中:在外地旅居之中。 6. 衰鬓:枯黄的头发,比喻老年。 7. 篱下:指菊花生长的地方,即篱笆旁边。 8. 汗漫:指虚无飘渺的事物。 9. 屈子:指战国诗人屈原。 10. 摇落:指凋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菊花”,实际上是以菊花为象征,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和品质追求。诗人首先描述了菊花的独特之处,不与那些艳丽的花朵争艳,而是以淡雅的姿态傲霜斗寒。这种形象暗含着诗人自己孤高不群、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然后,诗人又以菊花比喻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虽然身在异乡,但内心依然坚定;尽管容颜衰老,但仍然保持着清廉的品性。这既是对菊花的赞美,也是对自身品质的坚守。 接下来,诗人引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对陶渊明高尚人格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也有着与陶渊明相似的高尚品质。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菊花凋零的担忧,但其实这也是对自己的担忧。他担忧的是,在这个世道之中,还有哪些人能够像他和陶渊明那样坚守自己的品质和信仰。而这一担忧,恰恰凸显出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菊花》是明代诗人方一夔的一首咏物诗,描述了菊花的形态和品格。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菊花》这首诗大约创作于明朝初期,也就是公元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这个时期,明朝刚刚建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逐步繁荣,文化事业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方一夔(生卒年不详)是明朝的一位文人,他在朝廷担任过官职,但因不满当时的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致力于教育和文学创作。他热爱生活,善于观察自然,尤其喜欢菊花,因此写下了这首《菊花》。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明朝初年,经历了元末农民起义和明初政治斗争,社会局势相对动荡。但随着明朝的建立,国家逐渐走向繁荣。在这个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开始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现实,他们的文学作品也开始表现出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同时,由于明朝皇帝重视文化教育,使得文人墨客们的创作氛围较为宽松,也为方一夔这样的诗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