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热五首 其一
夏来樊圃隔阴晴,谁与天工管不平。
一窟蛟龙时作怪,千年草木偶成精。
政疑沙界熬焦釜,未倒银河洗太清。
谁是苍生霖雨手,普将禹甸酿西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夏日来临,那片小树林总是分隔开阴阳和晴雨,谁能质疑自然界的公平呢?有时候那一丛丛的植物如同精怪一般疯狂生长。在沙漠中努力生活的生物也许像是熬着煎熬,银河还没有彻底清洗天空,谁是能带给苍生带来甘霖的手呢?他们铺陈出大地的丰收景象。
去完善
释义
1.樊圃:篱笆围墙圈起来的菜园,这里指的是樊篱之外的广阔天地。
2.天工:自然界的创造力和规律。
3.管:控制,管理。
4.一窟:一群,一处。
5.蛟龙:古代神话中的一种水龙,能发洪水。
6.怪:奇异现象。
7.千年草木:千年的古树,比喻历经沧桑的事物。
8.精:精神、精华。
9.沙界:佛教语,即尘世间。
10.熬:煎煮。
11.焦釜:烧焦的锅,形容炎热难当。
12.银河:天河,夏季在天空清晰可见的银河。
13.太清:天空的最高处,这里指晴朗的天空。
14.苍生:百姓,民众。
15.霖雨手:能够带来甘霖的人,这里指能为人民解除苦热的人。
16.普:普遍,广泛。
17.禹甸:相传禹治水成功后所垦辟的土地,这里泛指中国大地。
18.西成:秋季庄稼成熟,丰收在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天的炎热景象和诗人渴望清凉的心情。诗的开篇,“夏来樊圃隔阴晴”,通过描述夏天樊圃的变幻莫测的天气,传达了作者身处夏季的焦躁情绪。接下来的诗句,“谁与天工管不平”,表达了诗人对天地间酷热的愤懑和对能改变这种状况的期盼。
第二联,“一窟蛟龙时作怪,千年草木偶成精”,这两句诗使用神话中的蛟龙和千年的草木比喻酷热难挡、生命力旺盛的自然现象。其中,“偶成精”意味着尽管植物们在炎炎夏日中坚韧地生长,但生命力的迸发更像是受到妖魔之气的侵扰。
第三联,“政疑沙界熬焦釜,未倒银河洗太清”,这是本诗最为精彩的一句,通过对沙漠般的世界被煎熬、银河未倒、天空不清爽等自然现象的描绘,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炎炎夏日的极端热度。
最后两句,“谁是苍生霖雨手,普将禹甸酿西成”,表达诗人渴望有如掌控雨水的神仙出现,以解万民之苦,迎来丰收的景象。这显示出诗人关心民生、渴望美好的社会愿景。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与修辞手法,展现了夏天炎热的困境,也表达了诗人深沉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苦热五首 其一》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方一夔之手。公元1264年,方一夔出生于南宋末年战乱不断的时代,历经了国家的繁荣与衰败。他的父亲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给了他良好的家庭教育。
在方一夔所处的时代,南宋末年政局混乱,元朝兴起并迅速崛起,对南宋造成了巨大压力。这一时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广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方一夔并未被恶劣的社会环境所影响,反而更加坚定地追求学问和诗歌创作。他游历四方,广交朋友,拓宽视野。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刻地体会到了民间的苦乐,于是将这种情感倾注于诗篇之中。
《苦热五首 其一》正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之一。通过描绘炎炎夏日的高温景象,他表达出对生活的艰辛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这首诗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有责任感、同情心的诗人形象,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疾苦和不公。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