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父吟
我生在畎亩,志愿向此毕。
粝饭为我粮,丑女为我室。
英英帝家胄,屡驾款蓬荜。
片言误相酬,搀我手不释。
立谈豢吴儿,再战走汉贼。
托孤赴永安,仗钺驻渭北。
人生盛意气,事会靡终极。
桑株渺何许,岁月去如掷。
朗然舒卷心,始末本无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出生在农村,毕生追求于此。
糙米饭是我的食物,丑陋的女人是我妻子。
我是皇帝的后裔,屡次光临寒舍。
你的话让我深受感动,牵着我的手不放。
我们聊了一会儿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再次战胜敌人。
在困难时期照顾孤儿,挥动着武器驻扎在北方。
人生的意气风发,事情的发展永无止境。
桑树在哪里呢?时光流逝,如同抛掷。
我心明朗地对待一切,始终毫无隔阂。
去完善
释义
1. 畎亩:田间的水沟;泛指田野。这里指普通的农民家庭。
2. 粝饭:糙米煮的饭。
3. 英英:英俊,英武。
4. 帝家胄:皇帝的后代。这里指皇帝的儿子。
5. 屡驾款蓬荜:多次来到这简陋的住处。款,至,到;蓬荜,用蓬草和荆条编的门,借指简陋的住房。
6. 搀我手不释:拉住我的手不放。搀,牵,拉;释,放开。
7. 立谈豢吴儿:立刻谈论如何擒拿吴国人。豢,喂养,驯化;吴儿,吴国的人。
8. 再战走汉贼:再次交战就打败了汉朝的敌人。走,使动用法,使……逃跑。
9. 托孤赴永安:把孤儿托付给他去永安照顾。托孤,把自己的孤儿托付给别人;赴,去,到。
10. 仗钺驻渭北:拿着兵器在渭水之北驻扎。仗钺,手持兵器;驻,驻扎,停留。
11. 事会:事情的来龙去脉;机会。
12. 桑株:桑树,这里是作者生活的地方。
13. 渺何许:不知道在哪里。渺,渺茫,不清楚;何许,何处。
14. 岁月去如掷:时间就像抛弃东西一样过去了。去,离开,消失;掷,扔,抛。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人生理想的诗歌。诗人以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为线索,表达出对于生活、事业以及人性等方面的深刻思考。首先,诗人在开篇就表明了自己的出身和志向,他生于田间,却胸怀大志,立志要为社会做出贡献。
接着,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简朴生活和婚姻,表达了他的知足常乐和坚定信仰。尽管生活清苦,但他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这也反映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气度。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朝廷的重视和期待,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和支持,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随后,诗人描绘了与皇帝相处的场景,以及自己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勇事迹。这展示了诗人勇敢无畏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暗示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智慧和才能。在这里,诗人强调了“人生盛意气,事会靡终极”,即人生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和坚持,而并非外在的因素。
接下来,诗人以“桑株渺何许,岁月去如掷”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世事无常的领悟。在这种感悟下,诗人提出了“朗然舒卷心,始末本无隔”的观点,即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解事物的本质,把握生命的真谛,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
整首诗在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诗人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传达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这种深沉的情感和人文关怀,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后梁父吟》是南宋诗人方一夔的作品,该诗创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年)。
在北宋灭亡后的南宋初期,中原大地历经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方一夔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苦难,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伐收复失地的现状感到痛心疾首。在这样的背景下,方一夔创作了这首《后梁父吟》。
这首诗以古时的“梁父吟”为引子,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破碎、人民遭受战乱之苦的痛心之情。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对南宋朝廷的无能进行了批判。这首诗表达了方一夔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