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言怀
睡觉东窗味正浓,鶑声破晓入帘栊。
社前处处石泉水,春半时时花信风。
交友如云翻手散,浮华是梦转头空。
痴儿不识愁滋味,笑折花枝满把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东方窗口休憩时,睡得正香,忽闻窗外黄莺的歌声传来,如晨露般清新宜人。石泉的潺潺水声,如同春社前的交响曲,提醒着季节的变换。花朵的信风传来了春天已经过半的消息,也意味着花期的结束。朋友的交情就像彩云一样,瞬间翻涌又消散无踪;那些繁华的景象如梦一场,转瞬即逝。只有那痴愚的少年不懂忧愁的滋味,只顾欢笑地摘下红花,尽情享受春天的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睡觉东窗":指在东窗下休憩。
2. "味正浓":形容休息得十分惬意。
3. "破晓":指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4. "簾栊":窗帘或门帘。
5. "社前":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通常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这里可理解为春天来临之时。
6. "石泉水":指清澈的泉水。
7. "春半":指春分时节,此时气温回升,万物复苏。
8. "花信风":指春天的信风,带来花开的消息。
9. "交友如云":指朋友众多。
10. "翻手散":比喻朋友关系容易破裂。
11. "浮华是梦":指虚幻的物质生活如同梦境一般。
12. "转头空":形容一切都转瞬即逝。
13. "痴儿":傻孩子,这里指天真无邪的少年。
14. "愁滋味":表示烦恼的心情。
15. "笑折花枝":欢快地摘取花朵。
16. "满把红":指拿着许多红色的花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春日言怀”,其主要内容是描绘春天的景致和作者的心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和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赏析:
首联“睡觉东窗味正浓,鸎声破晓入帘栊。”描述了诗人在东窗下休息时,清晨的莺声传入帘栊,使人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这句诗以听觉为引导,引导读者领略春天的美好。
颔联“社前处处石泉水,春半时时花信风。”进一步具体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社前”和“春半”说明了时间的推移,而“石泉水”和“花信风”则分别代表了自然界的两种物象。这两句诗紧密联系,使春天活跃起来,增添了活力。
颈联“交友如云翻手散,浮华是梦转头空。”是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他把“交友”比作浮云,说明世事无常;认为“浮华”只是梦一场,到头来都会消散。这样的观念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即看淡世俗名利,追求心灵的宁静。
尾联“痴儿不识愁滋味,笑折花枝满把红。”又回到了春天的景物描绘上,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懵懂少年的关爱。虽然他们尚不谙世事,但他们的纯真无邪却给这春光增添了一抹亮色。整首诗在收尾之处又回到春天景致的主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景致的描绘,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也传达了他对人生的哲思。既有生活的写实,又有哲理的探究,是一首极具深度和广度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言怀》是明代诗人方一夔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明朝永乐年间。
在明朝永乐年间,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科举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许多文人墨客无法通过科举考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这个时期,方一夔作为一名有才华的文人,他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这使他对当时的科举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在这段时间里,方一夔以诗言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理想和社会现实的感悟。他的诗歌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现实关怀。《春日言怀》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诗中,他以春日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界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