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梅花七绝 其一
松下相逢雪雨乖,人生何必泥形骸。
竹篱一醉休惆怅,只么神交自是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松下相遇时,雨雪不凑巧,但人生本不必过分拘泥外在形象。暂时忘却烦恼,在竹篱边畅饮,心灵相交的友谊最为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松”:松树,这里指诗人与友人相见的地点。
2. “雪雨乖”:雨雪不合时宜,即天气突然变化。“乖”表示不一致。
3. “人生何必泥形骸”:人不必过于执着于外在的形体和仪态。“泥”指执着于;“形骸”指人的躯体。
4. “竹篱”:竹子做的篱笆,这里指诗人的居所。
5. “休惆怅”:不要感到忧郁悲伤。“休”为禁止或劝阻的意思;“惆怅”形容因失望、失意而伤感的样子。
6. “只么”:这样,如此。
7. “神交”:精神交往,指心与心的交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句描述了作者在松下与风雪不期而遇的情景,暗示了一种自然、随性的人生态度。次句表达出诗人对于人生不必过分拘泥于外形的观点,强调内心的豁达和超脱。第三句描绘了诗人在竹篱下畅饮的情景,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情感波澜。最后一句则表现出了诗人乐于以精神层面的交流代替现实交往的美好愿景,反映出其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情于景,诗人借描绘自然的美好景象表达自己的哲学思考和对生活的态度,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续梅花七绝 其一》是南宋诗人方一夔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时值梅花盛开的季节。方一夔作为南宋的一位官员和文人,对自然景色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感情。在这首诗中,他以梅花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品质。
当时,南宋朝廷正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强大压力,内外交困。方一夔在官场沉浮多年,目睹了国家政治的腐朽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作品,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思想,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
在这一时期,南宋文学界兴起了一股以陆游、杨万里等人为代表的爱国诗潮,主张“诗言志”,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教化意义。方一夔深受这一思潮的影响,他在《续梅花七绝 其一》中通过赞美梅花的品质,表达了对自己和他人的期许,希望人们在困境中保持高洁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