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兴二首 其一

标题包含
秋兴二首 其一
水花风叶乱萧萧,凉入秋衣怯寂寥。 桑落寒香初出市,蓼花新涨欲平桥。 半篷烟雨渔家傲,匹马关山客路遥。 拍手西风无一事,未妨横笛向耕樵。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一夔,字时举,号古愚,明朝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著称。 方一夔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学问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水花和风叶纷乱飘摇,秋意渐凉使人心生寂寥。 桑树的果实刚上市,带着丝丝凉意和香气;蓼花的新芽即将填满小桥。 烟雨中渔船悠然自得,一匹马独自穿越关山迢迢。 面对西风吹过,我们可以拍手称快,一切如常,无须担心,就像对着耕樵的人吹奏起横笛。
去完善
释义
1. 水花:指水面溅起的水珠。 2. 风叶:随风飘落的树叶。 3. 萧萧:风声或风吹草木声。 4. 寂寥:孤独、寂静的情景。 5. 桑落:即桑叶凋落,此处指秋天。 6. 寒香:冷香,指秋天的清香气息。 7. 蓼花:蓼科植物的泛称,此处以蓼花代指秋天。 8. 涨:水位升高。 9. 平桥:桥面与水面平行的小桥。 10. 半篷:一半的船篷,形容渔船。 11. 渔家傲:渔民们的自豪与喜悦。 12. 马:骑马的人。 13. 关山:关卡和山岭,此处以之代表旅程。 14. 客路遥:离家遥远的路程。 15. 拍手西风:拍着手感受西风。 16. 无一事:无所事事。 17. 横笛:横吹的笛子。 18. 向:朝着。 19. 耕樵:农耕和打柴的百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而丰富的秋天景象。首先,作者通过“水花风叶乱萧萧”一句展示出了秋天的肃杀之气和萧瑟的景色。接下来,用“凉入秋衣怯寂寥”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在面对秋天的凄凉之感时的情感变化,同时巧妙地传达了秋天的气温特征。 接下来的两句——“桑落寒香初出市,蓼花新涨欲平桥”——则是从视觉、嗅觉等多维度展示了秋天的景致。其中,桑落和蓼花的意象颇具特色,写出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季节的变换更迭。 在颈联中,作者使用了“半篷烟雨渔家傲,匹马关山客路遥”来形容渔家与旅人的辛苦生活。这里,渔家傲指的是渔民在烟雨中扬帆起航,展现其勇敢和勤劳的品质;匹马关山则表现了独自行走在关山的旅人,传达出旅行的遥远和艰辛。 最后两句诗,“拍手西风无一事,未妨横笛向耕樵”,显示出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便面对西风的萧瑟和生活的磨难,诗人仍然选择吹奏横笛来激励自己和他人。这种坚韧的精神在深秋之中显得格外动人。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态度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兴二首》是明代诗人方一夔的组诗作品,以描绘秋天景象为主题。这两首诗在描绘秋天的景色之余,还融入了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和感慨。作为一组秋日感怀诗,方一夔通过这组诗歌表达了他对时光的流转、世事的沧桑以及人情的冷暖的深刻体悟。 这两首诗创作于明朝,具体时间无法确定。从诗人的生平来看,他一生经历了宦海沉浮,曾在多个地方任职。在这个过程中,他见证了民间的风土人情,对社会现实有深刻的了解。这种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在创作这组诗时能够更好地把握秋天的主题,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社会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明朝的繁荣发展达到了顶峰,文化艺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另一方面,社会矛盾也逐渐凸显,民生问题日益严重。方一夔作为一个关心民生的官员,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些时代背景为他的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其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