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初秋杂兴三首 其一

标题包含
初秋杂兴三首 其一
利欲驱人看罢休,人间岁月不停留。 别愁万里沧江水,归梦五更黄叶秋。 贮腹谩夸李书簏,烂肠难拟董糟丘。 老怀抑塞无人会,徙倚西风百尺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一夔,字时举,号古愚,明朝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著称。 方一夔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学问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利益和欲望驱使人们无法停歇,然而人世间的岁月并不会停下来等待任何人。 忧虑如同万里之遥的沧海之水,而梦想却像那深秋五更时的黄叶。 肚子里空有满腹经纶的李贺,但才华横溢的董糟丘也难以成为真正的知心朋友。 我心中的郁闷和压抑无法得到排解,只能独自站在高高的楼阁上,任凭西风吹拂。
去完善
释义
1. "利欲驱人看罢休":意思是人们常常为了名利而奔波劳碌,即使身体疲劳也要继续下去。 2. "别愁万里沧江水":诗人以"万里沧江水"比喻离家之远,表达出与亲友别离的忧愁之情。 3. "归梦五更黄叶秋":五更时分,诗人梦见自己回到了故乡,此时正是秋天,叶子变黄的季节。 4. "贮腹谩夸李书簏":这里用"李书簏"(唐代文人李泌的故事,他博学多才,藏书数万卷)来形容自己的学问渊博。 5. "烂肠难拟董糟丘":诗人以"董糟丘"(三国时曹操的主簿董昭,以善饮酒著称)自比,表示自己虽有满腹诗书,却难以实现抱负。 6. "老怀抑塞无人会":诗人抒发自己老年心事沉重,无人理解的惆怅心情。 7. "徙倚西风百尺楼":诗人在秋天的百尺高楼上徘徊,感受西风的吹拂,借景抒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初秋杂兴三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方一夔所作,表达了作者在初秋时节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句中,方一夔用“利欲驱人”开篇,道出了人们为了名利而奔波劳碌的现状。“人间岁月不停留”则表明了时光流逝、年华易逝的道理。接下来的“别愁万里沧江水,归梦五更黄叶秋”,诗人以“沧江水”和“黄叶秋”为意象,形象地描绘了离愁别绪与思乡之情。 “贮腹谩夸李书簏,烂肠难拟董糟丘”两句,则是诗人对读书人的嘲讽。方一夔认为,那些所谓的饱学之士,也不过是在夸耀自己的学问而已,他们的心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滋养和提升。诗人以“烂肠”来形容这些人的灵魂空洞无物,表达出对这些人的不屑。 诗的最后两句“老怀抑塞无人会,徙倚西风百尺楼”,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年迈体衰、郁郁不得志的感慨。他独自在秋风中徘徊,心中充满了压抑与无奈,这种情感却无人能够理解。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世事的洞察和对人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哲学和宽广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秋杂兴三首 其一》是宋朝诗人方一夔创作的一组描绘初秋景象的诗。这组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约公元1250年左右),正是国家局势动荡不安的时期。此时,北方的金国已逐渐衰落,蒙古势力逐渐崛起,南宋朝廷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在这个特殊时期,方一夔作为一位文人,其人生际遇也颇受时代影响。他曾担任过县令等地方官职,但因时局动荡,官场黑暗,他深感无奈和失望,最终选择了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的命运,以诗歌表达出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时,方一夔正值初秋时节,田野间稻谷丰收在望,农民辛勤劳作,一片繁忙的景象。然而,他也看到了国家的危机,感到了时代的哀愁。因此,他在诗中以初秋的景物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农民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