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钓台画图
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崒白云残。
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片宁静的水面,青色的雾气弥漫四周,两岸的山崖陡峭耸立,山巅的白云渐渐消散。画家的心神被远处树丛中的猿猴啼叫声所吸引,想要记录下这自然的声音,却觉得难以描绘出那种灵动之感。
去完善
释义
一水:一条河水。 寂寥:寂静。 青霭:青云。 合:聚合。
两崖:两岸山崖。 崔崒:高耸险峻貌。 白云:白色的云彩。 残:残留。
画人:绘画的人,这里指画家。 心到:用心去描绘。 啼猿:猿猴的啼叫声。 破:指打破画面的宁静。
三声:指猿猴的三次啼叫。 出树难:形容猿猴难以从树林中跃出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水墨画的笔触描绘了观钓台的景致。首句“一水寂寥青霭合”描绘出江水沉寂、雾气弥漫的空旷画面;次句“两崖崔崒白云残”则展示了两座陡峭的山崖与山顶残留的白云。这两句共同勾勒了一幅远离尘世、静谧自然的画卷。
接下来的“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则是诗人对画作技巧的赞赏。这位画家通过巧妙地捕捉到山中的景象,将原本隐藏在深山的啼猿呈现出来。诗人以“啼猿破”来形容画中猿猴的声音,形象地描绘出声音穿透山林的力量,使读者如临其境。最后一句“欲作三声出树难”更是赞扬画家技艺高超,以至于让读者仿佛听到猿猴的三声啼鸣在树木间回荡,却无法轻易画出这种效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钓台画图》是唐代诗人徐凝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794年左右的晚唐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斗争激烈,民不聊生。
徐凝在当时的地位并不显赫,但他对国家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诗才横溢,却并未受到统治者的赏识,一生都在贫困潦倒中度过。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诗歌来抒发心中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这首《观钓台画图》中,徐凝以钓鱼台为主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通过描绘垂钓的场景,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困境。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治理的希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