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鹦鹉
毛羽曾经翦处残,学人言语道暄寒。
任饶长被金笼阖,也免栖飞雨雪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修剪过的羽毛仍然残留着痕迹,模仿着别人的话语聊着天气的冷暖。尽管常常被金色的笼子束缚,却也能避免在雨雪纷飞的日子难以栖息飞翔。
去完善
释义
《奉和鹦鹉》注释:
1. 毛羽:指鹦鹉的羽毛。
2. 翦:剪断。此处比喻人为的伤害。
3. 学人言语:学习人类说话。
4. 道暄寒:在对话中谈论温暖或寒冷的话题。暄,温暖;寒,寒冷。
5. 任饶:尽管自由。饶,作“使其”解。
6. 金笼:金质的鸟笼。
7. 阖:关闭。
8. 也免:还能避免。
9. 栖飞:栖息飞翔。
10. 雨雪难:在雨雪天气中的困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奉和鹦鹉》以鹦鹉为对象,描绘了它在金笼中的生活状态。首句“毛羽曾经翦处残”,描述了鹦鹉羽毛被剪短的经历,暗示着它曾受到过伤害。接下来的“学人言语道暄寒”则表达了鹦鹉学会模仿人类说话,通过讲述天气冷暖来表现它的聪明才智。而后两句“任饶长被金笼阖,也免栖飞雨雪难”则暗示了鹦鹉虽然生活在这狭小的金笼中,但它依然能够在雨雪交加的天气中免遭困境,这也反映出作者对鹦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整首诗以鹦鹉的视角展示了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深刻的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鹦鹉》是唐代诗人徐凝所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中期,此时中国正处于经济文化繁荣的阶段,诗歌创作十分活跃。
徐凝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05年)以诗名扬四海,与白居易、元稹等著名文人交好。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因此他的生活经历颇为曲折。虽然他的功名之路并不顺畅,但他的才情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当时社会风气开放,对文人墨客的才艺极为赞赏,这也为徐凝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他的好友白居易、元稹等人都是当朝显贵,他们在官场上的成就也使徐凝有了更多的创作灵感。然而,另一方面,这种生活环境也让他对现实有了更深的思考,这在他的诗歌中也有所反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