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李仲孙佩轩

标题包含
题李仲孙佩轩
华堂压云排柱磶,堂背开轩看青璧。 镂螭石斗贮芳根,绿叶裁云净如拭。 秋风吹空夜正凉,曲琼挂帘放香入。 小鞋踏月傍幽丛,雾气笼寒髻鬟湿。 主人才具超常流,竟体芳香非外袭。 不应便尔学纫兰,芰制荷衣向泉石。 诏书屡下言路开,黼坐忧勤方仄席。 绿章闻早叩天关,坐使青云生咫尺。 垂绅鸣玉近瑶墀,旧隐烟霞从寂寂。 却须为续北山移,细说幽芳恨轻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才邵,字美中,号竹溪,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生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卒于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享年39岁。 刘才邵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在少年时期就博览群书,学识渊...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华堂:华丽的大厅。 2. 压云:高耸入云。 3. 柱磶:柱子石础。 4. 开轩:打开窗户。 5. 青璧:指天空,此处借喻翠绿的竹子。 6. 镂螭石:雕刻着龙的石头。 7. 芳根:竹子的根部。 8. 裁云:剪裁云朵,这里形容竹叶的形状如同剪裁过的云朵。 9. 曲琼:曲折的帘子。 10. 小鞋:妇女的小脚。 11. 幽丛:幽深的花丛。 12. 雾气:指花香产生的雾气。 13. 髻鬟:妇女的头发。 14. 才具:才华与才能。 15. 超常流:超越寻常的人。 16. 外袭:从外部渗透进来的香气。 17. 纫兰:用兰草编织衣物。 18. 芰制荷衣:荷叶制成的衣服。 19. 泉石:山泉岩石,寓意隐居生活。 20. 诏书:皇帝的命令。 21. 言路开:广开言路,鼓励臣民提出建议。 22. 黼坐:皇帝的位置。 23. 忧勤:忧心忡忡,勤奋工作。 24. 方仄席:正在为国家大事忧虑不安。 25. 绿章:绿色的文书。 26. 天关:天宫之门。 27. 垂绅:把腰带垂下来。 28. 鸣玉:佩玉的声音。 29. 瑶墀:玉石台阶。 30. 寂寂:寂静无声。 31. 北山移:对苏轼的《后赤壁赋》中“北山移文”的化用,意思是北山那边传来消息。 32. 幽芳:指隐逸生活。
去完善
赏析
《题李仲孙佩轩》是一首描绘诗人朋友李仲孙的诗词作品,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理想抱负的理解和赞美。 首联以"华堂压云"、"堂背开轩"开篇,形象地展现了一个富丽堂皇的环境,表达出诗人和友人的优越地位。接下来用"镂螭石斗贮芳根"、"绿叶裁云净如拭"两个诗句,描绘了李仲孙在环境优雅的轩廊之中,精心培养花草树木的生活细节。 颔联以"秋风吹空夜正凉"和"小鞋踏月傍幽丛"两句展示了一幅清幽静谧的画面,表现出诗人在这个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同时,"雾气笼寒髻鬟湿"一句传达了诗人与友人亲密无间的友谊。 颈联中"主人才具超常流"、"竟体芳香非外袭"两句刻画了李仲孙卓越的才华和品质,同时暗示他的成就并非依靠外在的力量,而是源于自身的努力。然而,诗人并没有过分赞美李仲孙的才华,反而提醒他不要过分追求功名,而应该将精力投入到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体验上。 在尾联中,诗人通过"垂绅鸣玉近瑶墀"、"旧隐烟霞从寂寂"两句,预见了李仲孙未来的政治生涯,同时希望他在功成名就之后,能够回归山林,享受自然之美,实现人生的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友人的评价,展示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李仲孙佩轩》是宋代诗人刘才邵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37年,正值南宋初期,金人南侵之际。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下,刘才邵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他曾为南宋官员,因直言进谏而遭到贬谪。在这期间,他结识了李仲孙,两人相互扶持,共度时艰。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交织期。一方面,金人南侵,战乱频仍,百姓生活困苦;另一方面,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官僚腐败严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刘才邵和李仲孙等人共同致力于抗金事业,希望恢复中原,重整河山。 在刘才邵的诗中,他以佩轩为题,表达了对李仲孙的敬意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全诗以“江山何日定,桃李自成蹊”收尾,寓意着在国家动荡之时,他们这批有志之士还需继续努力,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实现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复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