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光福刘伯祥所藏东坡枯木及渔村落照图 其一

标题包含
题光福刘伯祥所藏东坡枯木及渔村落照图 其一
洒落胸中丘壑,峥嵘海外风霜。 幻出小山枯木,教成千载甘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孙应时(1524年-1580年),字季和,号淮海居士,浙江绍兴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孙应时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内心潇洒自如,感受世界沧桑。展现出微小的信念和力量,激发出千古传奇。
去完善
释义
1. 洒落:从容自在,无拘无束。 2. 丘壑:山川河流的地理形状;这里比喻心胸宽广,有容人的雅量。 3. 峥嵘:形容山高峻的样子;这里引申为苏轼的非凡经历与才华。 4. 海外:指远离故乡的地方,多指海南;这里指苏轼晚年被贬至海南岛的经历。 5. 风霜:艰难的困苦环境;这里也暗含了苏轼在困境中保持坚韧的精神风貌。 6. 幻出:抽象地描绘出现;表示画面上的景象并非现实中的实景,而是画家心中的意境。 7. 小山枯木:描述画中景观,意为小小的山丘上屹立着一棵古老的枯树。 8. 教成:使……成为;这里表达的是画家的匠心独运,让枯木拥有了长久的生命。 9. 千载:千年;表示时间久远,寓意这幅画作将成为永恒的艺术瑰宝。 10. 甘棠:棠梨,一种果树;此处借喻美丽的画卷。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孙应时的《题光福刘伯祥所藏东坡枯木及渔村落照图 其一》中,作者以苏东坡的画作作为灵感来源,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画家心中的丘陵湖泊与海外风霜。画面中的小山和枯木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富有深刻的意义。正如诗中所述,这些简单的元素能够教人领略千年的甘棠之味,揭示了艺术作品的强大魅力和对后世的影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光福刘伯祥所藏东坡枯木及渔村落照图 其一》是南宋诗人孙应时创作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在这个时代,中国正处于金、宋对立的时期,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 孙应时是一位南宋著名文人,他的文学造诣深厚,诗词作品丰富多样。在他的一生中,曾担任地方官吏,见识过民间的疾苦,因此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然而,他并未因时代的动荡而消沉,反而在诗歌创作中展现出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这首诗中,孙应时描绘了一幅苏轼笔下的枯木和渔村落照图,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孙应时在面对时代困境时,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高尚的品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