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白起墓

标题包含
过白起墓
夷陵火焰灭,长平生气低。将军临老病,赐剑咸阳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邺(约公元816年-约公元875年),字邺之,又字邺峰,唐末诗人。他的生平事迹主要如下: 1. 出身贫寒:曹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他勤奋好学,年轻时曾以砍柴为生,一边劳动一边读书。 2. 科举...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夷陵的战火熄灭后,长平的生机也变得低落。老年生病的将军在咸阳西部得到了皇帝的赐剑。
去完善
释义
1. 夷陵:地名,即现在的宜昌地区。 2. 长平:地名,位于今山西省高平市北。这里曾是战国时期秦赵长平之战的发生地。 3. 将军:指秦国名将白起。 4. 赐剑:古代处死的一种形式,即将犯人的首级砍下,并赏赐一把剑作为纪念品。这里指秦昭王赐给白起自杀的剑。 5. 咸阳:古邑名,战国时秦国都城,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夷陵之火和长平之气的比喻,描绘了战国时期名将白起的悲剧命运。诗人通过对白起墓的观察,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及其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夷陵火焰灭”,指的是战国时期楚国将领白起在夷陵之战中击败楚军,火势蔓延至夷陵,象征白起的军事才能和对敌手的无情打击。第二句“长平生气低”则隐含了赵国长平之战中的惨重损失,彰显了白起的赫赫战功以及他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的贡献。 接下来的两句“将军临老病,赐剑咸阳西”,则是诗人对白起晚年遭遇的感慨。白起因与秦昭襄王意见不合被贬,最终抑郁而终。诗人用“赐剑咸阳西”来暗示白起的死亡,借以表达对他不幸命运的同情。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事件的对比,以及诗歌意象的运用,不仅描绘了白起的英勇形象,也揭示了他命运的无奈与悲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白起墓》是晚唐诗人曹邺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通过讲述白起墓的荒凉景象,揭示了战争的无情和历史的无情。曹邺是晚唐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歌以讽刺时政、关注民生为主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诗作于唐朝末年(约公元875年-907年)。这个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弱,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曹邺本人虽在朝为官,但对时政深感忧虑。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白起墓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批判和对历史的反思。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因战功卓著被誉为“战神”。然而,他在晚年因秦昭襄王猜忌而被赐死。曹邺通过描述白起墓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不满和对历史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