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三首
半醉西施晕晓妆,天香一夜染衣裳。
踌躇欲画无穷意,笔法何人继赵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半醉的西施就像刚画完早妆的明媚动人,一夜之间,空气中弥漫着芬芳的香气已浸透她的衣裳。她犹豫不决地想要描绘出无限的意境,但谁又能够继承赵昌那卓越的画技呢?
去完善
释义
《牡丹三首》傅察的注释:
1. 半醉西施:这里将牡丹比作醉酒的西施,形象地描述了牡丹盛开时的艳丽和醉人的氛围。
2. 晕晓妆:指清晨阳光照射下牡丹花瓣上的光泽和立体感,如同化妆后的美人脸。
3. 天香:形容牡丹花的香气浓郁,好像来自天上的香气。
4. 一夜:表示时间短暂,强调牡丹花一夜之间就变得鲜艳夺目。
5. 踌躇:犹豫不定的样子,这里指画家在构思如何描绘牡丹时的心情。
6. 无穷意:指牡丹花的形态和气质难以用笔墨完全表达出来。
7. 笔法:绘画的技巧和方法。
8. 赵昌:唐朝著名花鸟画家,以画牡丹著称,这里用他来比喻擅长画牡丹的画家。
去完善
赏析
《牡丹三首》中傅察以其独特的眼光描绘了牡丹的娇艳和香气四溢的景象。首句“半醉西施晕晓妆”将牡丹比喻为酒后的西施,既有妖娆之美又有朦胧之意。第二句“天香一夜染衣裳”则强调牡丹的香气浓烈,仿佛能将人的衣服都染上香味。在诗人的眼中,这香气似乎有无穷无尽的魅力,让他陷入了无尽的遐想。最后一句“踌躇欲画无穷意,笔法何人继赵昌”则表达了诗人想将牡丹的美丽永存于画作中的愿望,但感叹能继承赵昌技艺的人太少。全诗借物咏志,赞美了牡丹的美丽和魅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艺术追求的无尽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牡丹三首》是北宋时期诗人傅察所作。这一时期,正值宋徽宗在位期间,国家富强,文化繁荣,诗人们积极参与文学创作。傅察作为翰林院学士,与苏轼、黄庭坚等大家交往甚密,深受他们的影响。
在这首诗中,傅察以牡丹为主题,赞美了牡丹花的美丽和尊贵,同时也隐喻了当时朝廷的繁荣昌盛。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忠诚。在诗人的笔下,牡丹花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