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
随潮鸥鸟往来频,百十为群立水滨。
多怪朝来无一个,高飞想是避渔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日潮起潮落,鸥鸟们频繁地来回翻飞,它们结群结队地站在水边。
可奇怪的是今天早晨一只也看不见,或许它们都飞到高处躲避渔民去了吧。
去完善
释义
1. 随潮:跟随潮水。
2. 鸥鸟:即海鸥。
3. 往来频:频繁地来回。
4. 百十:大约数十。
5. 为群:结群。
6. 立水滨:站立在水边。
7. 多怪:奇怪的是。
8. 朝来:早上的时候。
9. 高飞:指飞到高处。
10. 避渔人:避开渔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鸥》描绘了鸥鸟在水边嬉戏的情景。诗人通过对鸥鸟群体的描述,展现出一种自由、和谐的生态之美。然而,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笔锋一转,设想鸥鸟可能因为躲避渔民而远离水滨,呈现出一种无奈与矛盾的情绪。这种情感变化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鸥》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华岳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华岳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卒于宁宗嘉定十四年,终年八十岁。他的一生经历了抗金战争、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在这个时期,由于南宋朝廷的腐败和妥协政策,使得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华岳作为一个正直的文人,对这种现状深感痛心。他的诗歌作品多揭露社会黑暗,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这首《鸥》诗中,华岳以鸥鸟自喻,表达了对自由翱翔的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现实社会中诸多束缚和压迫的不满与反抗。这首诗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