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归急困倦不能诗
行李放迟迟,周遭好拾诗。
归程催我急,脚力与神疲。
来往成虚费,科名未有期。
流传堪脍炙,造物不相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行李:这里指旅途中携带的物品或物品的总称。
2. 迟迟:行动迟缓的样子。
3. 周遭:周围、周边。
4. 拾诗:即写诗。这里是说在旅途中寻找灵感来创作诗歌。
5. 归程:回家的路程。
6. 脚力:走路的体力。
7. 神疲:精神疲倦。
8. 虚费:白白耗费。
9. 科名:科举功名。
10. 堪:可以。
11. 脍炙:指脍炙人口的诗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藻的一首描绘旅途艰辛的诗。诗中作者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行旅归家的疲惫场景,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首联“行李放迟迟,周遭好拾诗”,写出行李放置缓慢,周围环境美好,可寻找到写诗的灵感。诗人巧妙地通过“行李”和“拾诗”两个动作的对比,表现出在旅途中寻找美的体验。
颔联“归程催我急,脚力与神疲”,写出了归程紧迫,而身体和精神皆感疲乏的现实困境。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深深感慨。
颈联“来往成虚费,科名未有期”,反映了诗人多次应试未能成功的现实,感叹过去的努力都化为虚无。这里,诗人既表现出了对功名未得的无奈,又流露出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
尾联“流传堪脍炙,造物不相亏”,意味着尽管自己没能取得功名,但仍有作品流传后世,受到人们喜爱。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以及对命运的坦然接受。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质朴的语言描绘出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传达出诗人对生活、自然和诗歌的热爱。同时,也展示出诗人在面对挫折时乐观、坚韧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同行归急困倦不能诗》是南宋诗人陈藻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之后,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也是文人墨客才情横溢的时代。
陈藻本人生活在南宋的后期,他的人生经历丰富,以诗为友,以诗言志。他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较低,一生辗转各地,但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他的诗歌作品主要表达了他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
在《同行归急困倦不能诗》这首诗中,陈藻描绘了与朋友共同归乡的情景,他们在路上疲惫不堪,无法作出优美的诗句。这表明诗人并非故意炫耀文采,而是真实地记录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同时,这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知识分子的一种普遍心态,他们虽然在困境中挣扎,但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