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傚樊川体

标题包含
傚樊川体
吟边绕架书千卷,壁上梅花水一瓢。 世事尽从忙里过,年华空向静中消。 山云宿雨笼残日,汀草浮香满小桥。 对此不须惆怅去,野人今已悟吹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身边的书架环绕,上面摆满了诗书千篇;墙上的水瓢舀起梅花花瓣点缀的水源。世事纷繁,都在忙碌中流转变迁;岁月悄然逝去,犹如宁静之中悄无声响地消耗。山间云朵与昨夜的雨水共同遮掩住黄昏的太阳;汀上草丛散发着清香铺满河边的桥梁。面对这样的景色不用感到失落忧伤,因为我这个山野之人已经理解了那一声悠扬的箫声。
去完善
释义
1. 傚樊川体:以唐代诗人杜牧的樊川体为仿效对象。 2. 吟边:指诗人的身边或诗歌创作过程中。 3. 绕架书千卷:形容家中藏书丰富。绕架,书籍堆满了书架;千卷,很多书卷。 4. 壁上梅花水一瓢:比喻书画作品的高雅脱俗。壁上,墙上挂着的;梅花,指梅花图或画有梅花的画作;水一瓢,形容画作的水墨效果。 5. 世事尽从忙里过:描述世间的事务总是在忙碌中流逝。 6. 年华空向静中消:指时间在静谧中不知不觉地消逝。 7. 山云宿雨笼残日:描写山中云雾缭绕,雨后阳光透出的景象。宿雨,夜里的雨;笼残日,遮住了即将落下的太阳。 8. 汀草浮香满小桥:描绘水边的草地散发着香气,弥漫在小桥四周的景象。汀草,水边的草地;浮香,飘散的香气;满小桥,充满在桥的周围。 9. 对此不须惆怅去:面对眼前的景色,不必感到惆怅。 10. 野人今已悟吹箫:表示自己如今已经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不再迷茫。野人,作者自谦之词;悟,领悟到;吹箫,此处指吹奏乐器以抒发愁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樊川体”的形式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画卷,诗人通过对读书、赏梅、观雨等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在忙碌的世界中,诗人选择用自然的美景和内心的恬静来度过每一天,这使他在领悟人生哲理的同时,也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傚樊川体》是宋代诗人释斯植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960-1279年的宋朝时期。释斯植作为一位僧人,其诗歌创作以禅宗为底蕴,呈现了浓厚的禅意和人生哲理。 在宋代,随着佛教的发展,僧人群体逐渐融入社会各个阶层,成为文人墨客的亲密朋友。释斯植在这一背景下,广泛结交了儒士、文学家等,并受到他们的熏陶,因此他的诗歌兼具佛家和儒家的思想内涵。 释斯植生活的时代,正值宋朝文化繁荣时期,诗词歌赋盛行,儒家经典备受推崇。然而,他并未完全沉迷于世俗繁华,而是以禅宗的智慧,寻求心灵的解脱。在其诗作《傚樊川体》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生命哲学的思考,以及对红尘俗世的超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