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袭美病中书情寄上崔谏议次韵
或偃虚斋或在公,蔼然林下昔贤风。
庭前有蜨争烟蘂,帘外无人报水筒。
行药不离深幌底,寄书多向远山中。
西园夜烛偏堪忆,曾为题诗刻半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有时在家中闲坐,有时因公事繁忙,但始终保持着古代贤士那种淡雅出尘的风度。
门前有蝴蝶翩翩起舞,争相吸食着烟囱里的蕊香;帘外无人告知我溪水从竹筒中流淌的声音。
行走于户外,总是远离喧嚣的地方,寄出的书信往往到达远方的山峦。
在西园的夜晚,独自在烛光下,记忆格外清晰,曾经在那里题诗作画,直到蜡烛燃烧了一半才停下。
去完善
释义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诗人陆龟蒙。下面是每句诗的注释:
1. 偃虚斋:指闲居时读书的地方。偃,放下;虚,闲暇。
2. 蔼然:形容风度文雅的样子。
3. 昔贤风:指古代贤人的风范。
4. 烟蘂:烟花开出的花蕊,这里用来比喻花蕾。
5. 水筒:古代的一种竹制容器,用于装水和输送水。
6. 行药:指行走锻炼以疗病。
7. 深幌:指深色的窗帘。
8. 西园夜烛:指在西园的夜晚燃烛观景。
9. 题诗刻半红:在半红的树叶上题诗留念。
去完善
赏析
陆龟蒙的诗往往具有浓厚的禅意和哲理。在这首诗中,他以富有画面感的笔触描绘了自己与友人疏于世事的闲适生活,同时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人以或偃虚斋或在公起笔,描绘了诗人与朋友时而离群索静,时而参与公共事务的生活状态。接着,诗人通过描绘虚斋中的景象来展示昔日贤者的风范,以及他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诗人以庭前的蛺蝶、帘外的报水人等细节表现出自然环境的恬静美好,同时也揭示了诗人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最后,诗人回顾了与友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表达了怀念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一位文人的高洁情操和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奉和袭美病中书情寄上崔谏议次韵》是唐朝诗人陆龟蒙在唐武宗会昌年间所创作的。在这期间,他因病而无法专注于日常事务,因此选择以诗歌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陆龟蒙生活在晚唐时期,当时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不安。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现实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由于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他与当时的文人雅士相交甚好,共同探讨文学创作和社会问题。
在这首诗中,陆龟蒙通过对病痛的描述,表达了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以及对工作无法完成的无奈。同时,他也表达了他对崔谏议的敬仰之情,希望通过这首诗能够获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