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闰晦日
孟陬闰晦半春光,夜刻初消昼刻强。
谷鸟有声皆得意,林花无处不飘香。
池经夕雨添新渌,柳舞东风发故狂。
亭压高城延过躅,湛然清兴引杯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孟陬闰月接近春天的一半,夜晚和白天的时间逐渐平衡。
山谷中的鸟儿叫声都在展示它们的喜悦,树林里的花朵到处都是浓郁的香气。
池塘在傍晚的雨中增添了新的活力,柳树在东风中舞动展现了疯狂的美。
亭子坐落在高高的城墙下,吸引了人们的脚步,清澈的心境引发了长长的饮酒兴致。
去完善
释义
1. 孟陬:古代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2. 闰晦:农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闰年的晦日则称为闰晦。
3. 夜刻:夜晚的时间。
4. 昼刻:白天的时光。
5. 谷鸟:指栖息在山林中的鸟类。
6. 得意:指心情愉悦。
7. 林花:树林里的花朵。
8. 渌:清澈的水。
9. 柳舞东风:柳树随风摇曳的样子。
10. 过躅:停留,徘徊。
11. 湛然:清澈透明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韦骧的这首《和正闰晦日》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诗人以细致观察的方式,通过对春天的景物进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的景象。首先,“孟陬闰晦半春光”一句点明了季节——春天,同时通过“孟陬闰晦”这一词语表达了诗人的节气观念。接着,“夜刻初消昼刻强”则描述了春天昼夜交替的特点,展现了一天的变化。其次,“谷鸟有声皆得意,林花无处不飘香”两句写到了春天声音与气味的感受,即春天的气息已经无处不在。然后,“池经夕雨添新渌,柳舞东风发故狂”两句又通过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春雨后池塘的水面增加,柳树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的景象,突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最后,“亭压高城延过躅,湛然清兴引杯长”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在高城的亭子上欣赏春天的景色,抒发了对春天的感慨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总的来说,整首诗无论是从情感表达还是艺术手法上,都充满了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正闰晦日》是南宋诗人韦骧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5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代,南宋正处于金国的压迫之下,政治局势紧张。诗人韦骧生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其人生经历丰富,曾任官职,后因战乱而退隐山林。这首诗歌正是他在这个特殊时期表达内心情感的作品。
韦骧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个时代的历史背景较为复杂。南宋与金国南北对峙,双方在边境地区常有战事发生。此外,南宋内部也存在着政治斗争和社会矛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韦骧作为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通过诗歌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