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花
夜来花欲尽,始惜两三枝。
早起寻稀处,闲眠记落时。
蘂焦蜂自散,蔕折蝶还移。
攀著殷勤别,明年更有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幕降临,花儿渐渐凋谢,令人珍惜那仅存的几朵。
清晨起来寻找稀少的花朵,在悠闲的睡眠中记住了花落的时候。
花蕊焦枯,蜜蜂自然地散去;花蒂折断,蝴蝶仍会迁移。
紧握着手中的花朵依依惜别,期待着明年的再次相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惜花》: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花开季节的诗篇,通过花的凋谢、蜂蝶的行为,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留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夜来: 指晚上。
3. 花欲尽: 花朵即将凋谢。
4. 始惜: 开始惋惜。
5. 两三枝: 只剩下两三枝鲜花。
6. 早起: 清晨起床。
7. 寻稀处: 寻找花儿稀少的地方。
8. 闲眠: 悠闲地睡觉。
9. 记落时: 记得花儿凋谢的时刻。
10. 蘂焦: 花瓣焦黄枯萎。
11. 蜂自散: 蜜蜂因为花朵凋谢而散去。
12. 蔕折: 花蒂折断。
13. 蝶还移: 蝴蝶因为花朵凋谢而转移。
14. 攀著: 紧紧抓住。
15. 殷勤别: 依依不舍地道别。
16. 更有期: 期待明年的再次相聚。
去完善
赏析
《惜花》一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的美好和生命的无常。前两句“夜来花欲尽,始惜两三枝”表现了诗人对花朵即将凋谢的惋惜,同时也传达出生命短暂的感慨。接下来的四句分别描绘了花朵凋谢的过程和生灵的反应,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循环。最后两句“攀著殷勤别,明年更有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希望和期待,即使在生命的低谷,也要有勇气面对并期待着新的开始。整首诗在表达惜花之情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时间和自然规律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哲学底蕴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惜花》是唐代诗人于鹄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花朵在短暂的生命周期里,绽放出最美的光彩,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生命的感慨。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唐朝的中后期,这个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于自然美和生命美的追求愈发强烈。
于鹄在这个时期的经历也比较丰富,他曾在长安担任官职,后来因为厌恶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过上了田园生活。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自然界的美有了更深的感悟,也使他更加珍视生命中的每一刻。
此外,这个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人们对于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研究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于鹄的诗才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的作品不仅在民间流传甚广,也得到了许多文人的赞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