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李逸人旧居
旧隐松林下,冲泉入两涯。琴书随弟子,鸡犬在邻家。
茅屋长黄菌,槿篱生白花。幽坟无处访,恐是入烟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在那古老的松林中隐居,
清泉在两岸奔流不息。
跟随着弟子一起弹奏古琴,
鸡犬之声来自邻居的家。
茅草屋外生长着黄色的蘑菇,
槿篱上盛开着白色的花朵。
寻访那些隐蔽的古墓已无法找到,
恐怕他们都进入了那飘渺的仙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李逸人:唐代著名隐士。
2. 旧隐:指李逸人曾经的居所。
3. 松柏林:松树和柏树的混合树林。
4. 冲泉:从高处流下的泉水。
5. 两涯:两岸,此处指两边。
6. 琴书:指琴瑟、书籍等文娱用品。
7. 弟子:指学生或追随者。
8. 鸡犬:借指乡村生活。
9. 槿篱:用木槿树枝做的篱笆。
10. 黄菌:黄色的蘑菇,这里比喻岁月的痕迹。
11. 白花:白色的花朵,此处指木槿花的白色花瓣。
12. 幽坟:指李逸人的坟墓,可能已经被时间掩埋。
13. 烟霞:烟雾和彩霞,这里形容隐居的生活环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诗人寻找昔日友人李逸人的隐居之处,发现那里的景色依然如故。松树林下的旧居、山泉水流入两旁的溪流,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氛围。李逸人的生活简单而富足,琴书相伴,鸡犬相闻,与邻居们和睦相处。
诗人发现李逸人的茅屋上长满了黄色的地衣,而槿篱上盛开着洁白的花朵。这些细节表现出李逸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然而,当他试图寻找李逸人的坟墓时,却发现无从寻觅,或许这位隐士已经离世,化作云烟融入了大自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寻李逸人旧居》这首古诗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于鹄创作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42年至805年之间,也就是唐玄宗至德宗时期。在这段时间里,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昌盛,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于鹄的一生中,他曾多次漫游各地,结交了许多朋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昔日的朋友纷纷离去,使他深感世事无常。因此,在寻找李逸人旧居的过程中,于鹄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充满怀念之情的诗篇。
此外,在这个时期,唐代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人们崇尚自然,追求个性自由。这种时代氛围使于鹄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同时,当时的文人墨客也热衷于游历山水,结交朋友,这为于鹄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