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太守
几年为郡守,家似布衣贫。沽酒迎幽客,无金与近臣。
捣茶书院静,讲易药堂春。归阙功成后,随车有野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近年来,我担任一郡的长官,家中却如百姓般清贫。只以薄酒招待那些幽雅的客人,却无财富供献于朝中权臣。在书院里煎茶取乐,静静地讲经论道;在药堂内讲授《易经》,享受春天的宁静。待我这郡守功成身退之日,将会有一个普通人在我的马车上与我一起共享这归乡的荣光。
去完善
释义
1. 赠:赠送,此处是写给的意思。
2. 李太守:指李姓的太守,古代地方长官的一种称谓。
3. 几年:在任的年限。
4. 为郡守: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即太守。
5. 家似布衣贫:形容家境贫寒,如同平民百姓一般。
6. 沽酒:买酒,这里指太守自己购买招待客人。
7. 幽客:隐士或者文人墨客。
8. 无金与近臣:没有钱财去结交权贵。
9. 捣茶:制作茶叶的过程。
10. 书院静:描述书院环境的安静。
11. 讲易:讲授易经知识。
12. 药堂春:药房中春天的氛围。
13. 归阙:回到京城,这里指李太守卸任后回京。
14. 功成后:指完成了太守的职责。
15. 随车:跟随车子行进,此处指随着李太守的车队一同回去的人。
16. 野人:对乡村居民的称呼,这里表示对普通百姓的尊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清廉正直、生活简朴的官员形象,以及他与百姓之间的真挚感情。首联通过“为郡守”和“家似布衣贫”的对比,展现了李太守勤俭持家的品质;颔联则描述了李太守以酒待客的热诚以及对权贵的淡泊态度;颈联通过“书院静”和“药堂春”两个场景,展示了李太守的学者风范以及关心民生疾苦的一面;尾联则暗示了李太守在未来的功名成就,同时也表现了他始终关注民间疾苦的精神风貌。全诗结构严谨,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堪称一首描绘清官形象的优秀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李太守》是唐代诗人于鹄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847年至859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唐朝晚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在人生际遇方面,于鹄虽然出身贫寒,但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努力,逐渐在诗歌创作上崭露头角。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这使他对官场产生了一定的失望和反感。然而,他仍然保持着对人民的关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时常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怀。
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唐朝国力日渐衰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问题日益严重。朝廷为了维持统治,不得不重用一些有能力的官员,如李太守这样的地方长官。然而,这也使得一些地方官员滥用职权,贪污腐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于鹄在诗中通过赞扬李太守的清廉正直,表达了对那些为民造福的好官的敬意,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