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山吟
买得幽山属汉阳,槿篱疎处种桄榔。
唯有猕猴来往熟,弄人抛果满书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买到这座静谧的山属于汉阳区,在稀疏的槿篱旁种植着桄榔树。只有灵巧的猕猴熟悉这里的环境,它们在嬉戏时会把果实丢满书房。
去完善
释义
《买山吟》注释如下:
1. 于鹄:唐朝诗人,擅长五言诗。
2. 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一带。
3. 槿篱:用槿树编织的篱笆。
4. 疏:稀疏,不紧密。
5. 种桄榔:桄榔,一种热带棕榈科植物,树干可制作器具或建筑材料;种植桄榔意味着在幽山上建设家园。
6. 惟有猕猴:指猕猴常常出没在诗人的幽山中。
7. 弄人:耍弄的人,这里指猕猴。
8. 抛果满书堂:指猕猴在诗人的书堂周围玩耍,将果子扔得到处都是。
去完善
赏析
《买山吟》描绘了诗人购置青山隐居的情景。诗人买下了幽静的山水,归属汉阳地区,在稀疏的槿篱边种植了桄榔树。诗人与周围环境相融,仿佛是自然的一部分。而这首诗最有趣的亮点便是诗人与猕猴之间的互动。诗中的猕猴似乎已经习惯了人类的存在,它们轻松地在诗人身边来回穿梭,甚至在书堂里嬉戏,将果实抛洒满地。诗人以这种方式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展现了他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买山吟》是唐代诗人于鹄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755年左右的安史之乱时期,此时唐朝国力逐渐衰弱,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在人生际遇方面,于鹄曾担任地方官员,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他在归隐田园的日子里,领略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美好,这也为他创作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时代背景方面,安史之乱对唐朝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乱导致人口流动、土地荒芜,百姓生活困苦。而于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选择远离尘嚣,回归自然,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的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