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服柏先生
服柏不飞炼,闲眠闭草堂。有泉唯盥漱,留火为焚香。
新雨闲门静,孤松满院凉。仍闻枕中术,曾授汉淮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柏木不飘飞熬炼,闲暇时在草堂内安睡。
有清泉可供洗漱,余火用来燃香。
雨后静谧的小院,孤松满院带来凉爽。
仍在耳边回响的是枕头下的秘诀,曾是汉朝淮南王的传授。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古诗题目。
2. 服柏先生:这里指道家修炼之人。
3. 飞炼:道家修炼的一种方法,通过炼丹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4. 闲眠:悠闲地睡觉。
5. 草堂:茅草房子,这里指服柏先生的住所。
6. 有泉唯盥漱:指服柏先生的住处有一个泉水,可以用来洗漱。
7. 留火为焚香:留下火种是为了点燃香火。
8. 新雨:刚下过的雨。
9. 闲门:安静的大门。
10. 孤松满院凉:院子里种满了松树,显得清凉宜人。
11. 仍闻:仍然听说。
12. 枕中术:相传古代有人将道家的修炼方法写在枕头上,睡觉时可以学习,这里指服柏先生的修炼方法。
13. 曾授汉淮王:曾经传授给汉代的淮南王刘安。
去完善
赏析
《题服柏先生》这首诗描绘了服柏先生的隐逸生活。首联“服柏不飞炼,闲眠闭草堂”表明他过着与世无争、宁静致远的隐居生活。颔联“有泉唯盥漱,留火为焚香”则展示了其简朴的生活方式。颈联“新雨闲门静,孤松满院凉”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幽静与恬淡。而尾联“仍闻枕中术,曾授汉淮王”暗示了诗人本人的才情和见识,同时也表明服柏先生并非等闲之辈,他曾向古代的皇亲国戚传授过知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服柏先生》是唐代诗人于鹄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这个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弱,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而诗人于鹄则在这时活跃于诗坛。
诗人于鹄在其人生的这个阶段,经历了一些人生起伏。他曾一度追求功名,但始终未能如愿。这使得他对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促使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歌之中。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于鹄的诗歌以描绘民间疾苦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深受人们的喜爱。《题服柏先生》这首古诗便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诗中,于鹄通过对服柏先生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