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邻居
僻巷邻家少,茅簷喜竝居。
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个作品描述了作者与邻居之间质朴和谐的生活场景:邻里关系简单,共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尽管身处繁华的城市,他们依然保持着如樵夫和渔夫般的简朴生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邻居:本诗题目为《题邻居》,表示这首诗是描述邻居生活的场景。
2. 僻巷邻家少:僻巷,指安静的巷子;邻家,即邻居。这句描绘了安静的小巷子里邻居很少的场景。
3. 茅簷喜竝居:茅簷,指茅草屋檐;喜竝居,意为大家和睦共处。这句表达了邻居之间友好相处的喜悦之情。
4. 蒸梨常共灶:蒸梨,指蒸梨的炊具;共灶,共享灶台。这句描绘了邻居之间共同使用炊具的情景。
5. 浇薤亦同渠:浇薤,灌溉薤菜;同渠,共用渠道。这句表示邻居们共用灌溉设施的情景。
6. 传屐朝寻药:传屐,传递木屐;朝寻药,早晨寻找草药。这句暗示邻居们相互帮助寻找草药。
7. 分灯夜读书:分灯,分享灯光;夜读书,晚上读书。这句表示邻居们在晚上共同学习的情景。
8. 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虽然身处城市,但生活依然如同樵夫和渔民一样简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田园生活画卷,表现出诗人对于邻居间亲密关系的赞美。首联点明邻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住所的简陋;颔联通过蒸梨、浇薤的生活细节,展现了邻里之间的互助共享;颈联则刻画了邻居之间相互关心、共同生活的场景;尾联进一步强调,尽管身处城市,但这样的生活仍然如樵渔般自然和谐。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生活美好向往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邻居》是唐代诗人于鹄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当时邻居生活的情景和诗人的感慨。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85年至804年之间,正值唐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
在这个时期,于鹄年仅弱冠,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家庭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得以博览群书,培养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于鹄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加贴近民众的生活实际。
在唐中期,虽然社会相对稳定,但人民的生活仍然艰辛。于鹄的这首《题邻居》就是通过对邻居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这个时期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不公的忧虑,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