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行
少年初拜大长秋,半醉垂鞭见列侯。
马上抱鸡三市鬬,袖中携劒五陵游。
玉箫金管迎归院,锦袖红妆拥上楼。
更向院西新买宅,月波春水入门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少年初次被授予大长秋的官职,有些微醺地甩着马鞭向列侯们展示。他在市场上骑在马上与鸡搏斗,袖子里面藏着剑,准备去五陵一带游玩。迎来的是玉箫金管的音乐声,美丽的女子们簇拥着他上了楼。他又在院子西边买了一座新的房子,月光洒在春水上,缓缓流入大门。
去完善
释义
1. 公子:古代对贵族人家子弟的称谓。
2. 大长秋:官职名,属于皇后宫内的官员,负责宫内事务。
3. 半醉:微醺的状态。
4. 鞭:马鞭。
5. 见列侯:见到封为列侯的高官。
6. 三市:泛指热闹的市场。
7. 鬪:争斗。
8.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所在地,位于长安附近,这里代指京城。
9. 金管:用金子装饰的管乐器,如箫、笛等。
10. 归院:回到府邸。
11. 锦袖:锦绣做的袖子。
12. 红妆:指女子盛装打扮。
13. 楼:楼房。
14. 更向:还要去往。
15. 院西:指新建的宅院西侧。
16. 月波:月光下的水面波光。
17. 春水:春天的河水。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少年得志的诗。开篇点出少年的身份和地位,他在长安城长大,富有才华,深得皇帝的宠信。诗中的“少年初拜大长秋”指的是他被任命为宦官首领,这是一种很高的荣誉。
接下来的一联描述了少年的生活场景。他骑着马,抱着鸡,在城市中游逛,表现出一副放荡不羁的形象。他还带着剑,显示出他的英勇和力量。这样的画面,让人想起古代侠客的风采。
第三联描绘了少年回府的场景。他的宅子充满了奢华,音乐和舞蹈迎接他回家,美丽的女子簇拥着他上楼。这些画面,展示了少年在皇宫中的富贵生活。
最后一联笔锋一转,描绘了少年在西边的新居。那里有清澈的溪水,美丽的花朵,环境非常宜人。这说明少年不仅追求物质享受,还注重精神生活的品质。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少年得志的形象,展现了他的才华、勇气和魅力,同时也揭示了唐朝贵族生活的繁华与奢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公子行》是唐代诗人于鹄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对贵族公子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时期,正值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
在创作这首诗时,于鹄正处于他人生的黄金时期,他的一生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经历,他曾游历四方,广泛结交文人墨客,这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诗风朴素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展现出浓厚的平民气息。
这个时期,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风气开放,各种文化交流频繁。这使得当时的诗人有着更加丰富的创作源泉和广阔的舞台。而于鹄的这首《公子行》,正是对当时贵族公子生活的一种深刻反映,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景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