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韵谢提举苏道山
手种梧桐一百围,天生鸾凤翳朝晖。
西南人物惟公在,汝颍风流祇涕挥。
纵有诗筒怜苦李,岂无药裹要当归。
黑头未用黄金印,且与斯民共瘠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亲手种植梧桐树有一百圈那么粗,自然生长出的鸾和凤凰遮住了朝阳的光辉。西南地区的人物中只有你在,像汝水和颍水流域的风流人物只挥手告别眼泪。即使有人把写诗的笔伸向困苦的李花,也总会有中医的药包需要里面的当归药材。年纪还不是很大的人还没有用到金印,暂且与这些百姓一起共同度过贫困的日子。
去完善
释义
1. 手种梧桐一百围:喻指培育人才。"百围"意为树干粗大的梧桐树,这里用来形容培养出来的人才之多。
2. 天生鸾凤翳朝晖:意谓贤才就像鸾凤一样翱翔在朝野之上,遮挡住了阳光,比喻贤能之士备受重用。
3. 西南人物惟公在:意指蜀地的人才只有您在(指提举苏道山)。这里"西南"指的是中国的西南地区。
4. 汝颍风流祇涕挥:意谓像孔子弟子子夏、子张那样的杰出人物,他们的风采只能让人潸然泪下。这里"汝颍"指的是中国古代的汝水流域和颍水流域,这两个地方是孔子的学生子夏、子张的故乡。
5. 纵有诗筒怜苦李:意指尽管您(提举苏道山)有同情和关爱受苦百姓的诗篇。这里"诗筒"是指诗卷,"苦李"是指民间的疾苦。
6. 岂无药裹要当归:意谓难道没有治疗社会疾病的良药吗?这里的"当归"是一种中药材,也可寓指良方、良药。
7. 黑头未用黄金印:意指不必急于求官,等待时机成熟时,自然会有高官厚禄。这里"黑头"是指黑发青年,即年轻有为的人。"黄金印"是指金质的官印,代表高位和权力。
8. 且与斯民共瘠肥:意谓现在应该关注民生,和人民共享生活的甘苦。这里"斯民"是指人民大众,"瘠肥"是指土地贫瘠或肥沃,这里用来形象地表达生活甘苦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苏轼和宝昙自己的诗歌。首先,“手种梧桐一百围”暗示了他们的智慧和才情,以及他们的高尚品质。然后,“天生鸾凤翳朝晖”强调了他们在文学领域中的崇高地位。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苏轼的颂扬,认为他是西南地区的杰出人物,而他的流风遗韵则是那些才智之士的引领和激励。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宝昙自己的人生态度,他不愿意去追求功名利禄,而是愿意为人民做出贡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韵谢提举苏道山》是南宋诗人释宝昙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正值南宋时期。
释宝昙,法号希叟,世称宝昙禅师,是南宋著名的高僧。他出生于南宋时期的福建漳州,年轻时曾游历四方,后归乡创立雪峰禅院。在宋宁宗庆元年间,他曾出任江南东路江东提举常平茶盐公事,负责管理当地的农业、财政和盐业事务。在此期间,他与时任江东提举的苏道山交情深厚,时常相互唱和诗篇。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南宋正处于南宋与金朝对峙的历史阶段。当时,金朝已经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灭亡,南宋被迫偏安江南。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诗人以禅宗高僧的身份,关注民生疾苦,表达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怀。
《再韵谢提举苏道山》这首诗表达了释宝昙与苏道山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中描述了他们共同治理地方政务的经历,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佛家教诲的深刻理解。这首诗歌充分展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家国情怀,成为了南宋诗坛上的一大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