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吕泽父

标题包含
送吕泽父
姓名元自彻东都,旧日河南肯便疏。 利害总关天下事,聪明不惑枕中书。 花迎马首浑无頼,山似人情却有余。 我亦西湖未归客,重来应得问何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宝昙,俗姓李,字希古,号竹堂,南宋时期著名诗僧。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年轻时出家为僧,后来游历四方,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多有交往。 释宝昙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叫元自彻,来自古都洛阳,出身于河南地区,性格直爽不拘小节。 对于世事的利害关系和天下大事我都颇为了解,凭借着智慧与明辨是非的能力去指导自己的行为。 鲜花盛开在路旁迎接我的到来,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让人心旷神怡;山河壮丽,似乎含情脉脉地与人倾诉。 我也是当年流落在西湖的游子,再次重访故地,期待着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归宿,让心灵得到升华。
去完善
释义
1. 姓名元自彻东都:指吕泽父的姓氏源于古代的王室。东都,即洛阳,位于中国河南省西部,是古代中国的首都之一。 2. 旧日河南:指过去的河南地区,这里代指吕泽父的家乡。 3. 利害总关天下事:形容事物之间的利害关系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 4. 聪明不惑枕中书:称赞吕泽父聪明睿智,不受迷惑。枕中书,即藏在枕头里的书籍,这里表示吕泽父学识渊博。 5. 花迎马首浑无頼:描绘花丛迎接马首的景象,表达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欣赏。 6. 山似人情却有余:比喻山川景色像人的感情一样深沉厚重。 7. 我亦西湖未归客:诗人提到自己也是一位游历西湖的游子。 8. 重来应得问何如:诗人设想将来再次相见时,应当询问彼此的生活状况。
去完善
赏析
《送吕泽父》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送别友人时的所见所感,以及他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期许,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憧憬。 首先,诗人提到友人的名字原本是通彻东都的,暗示了友人的才华横溢和地位显赫。然而,诗人却以“旧日河南肯便疏”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亲切和熟稔,使诗歌在庄重之中透露出一丝轻松的氛围。 接着,诗人通过描述“利害总关天下事,聪明不惑枕中书”这一现象,表达了友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自身的聪明才智。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友人的政治智慧,还揭示了友人读书治学的严谨态度。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对“花迎马首浑无頼,山似人情却有余”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这两句诗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紧密相连,使诗歌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生动的生活气息。 最后,诗人以“我亦西湖未归客,重来应得问何如”作为结语,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诗人以“未归客”自居,表达了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而“重来应得问何如”则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美好憧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送吕泽父》是南宋时期诗人释宝昙所作。释宝昙作为南宋高僧,精通儒、佛之学,擅长诗词歌赋,传世作品不多,但皆为精品。在送别友人吕泽父的这首作品中,他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友谊,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的期许。 创作此诗的时间正值南宋末年,国家内外交困,社会动荡不安。释宝昙虽然身处寺庙,但他时刻关注着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切流露在他的作品中。在这个特殊时期,他结识了吕泽父这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两人共同度过了难忘的时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当时的社会环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一方面,南宋朝廷软弱无能,面对外敌入侵束手无策;另一方面,民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战乱之苦。释宝昙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也勉励友人勇敢地面对困境,追求理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