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史魏公燔黄
东城十月天未霜,小舆初学江滥觞。
出门千乘波低昂,酒垆厨传公为航。
潜鱼出听笑语香,月明夜避灯烛光。
羲和催日升扶桑,击鼓骇骇旗央央。
天机满湖云锦张,青山十里松髯苍。
下有种玉人堂堂,公如晨兴拊公床。
再拜有诏来帝行,温词宝墨俱琳琅。
此不肖子七不遑,锦标玉轴家袭藏。
敬薪诚火来燔黄,须臾乐作三献尝。
山川鬼神如抑扬,其间翁仲涕泗滂,圣恩宽大不可量。
天子谓公国津梁,如泰山云覆其阳。
公九顿首不敢当,昆仑源深流且长。
公祈宠灵德不忘,忠孝乃可环吾傍。
周用礼乐须文章,世世报国如其吭。
寿公千岁汔小康,尚可凭轼还侵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十月的东城中,霜气尚未降临,我在小船上开始学习江河。出了门就能看到千帆竞渡,波光粼粼。酒楼餐厅间,公事如船行于水上。深潜在水中的鱼儿也会被笑语声所吸引。月光皎洁的夜晚,人们纷纷避开灯火之光。太阳神羲和催促着太阳升起,击鼓之声震天动地。湖水满溢,云锦铺陈,青山翠绿,十里松涛。山下有位刚正不阿的人,您就像清晨起床时拍打公床的贤者。再次拜见天子之际,诗词与墨宝都闪耀着光芒。我这不成器的孩子都不敢自居名位,家里的荣誉和宝藏值得珍藏。焚烧火把以示敬意,音乐随之响起供我们欣赏。山水与鬼神共同演绎,其中雕像泪如雨下,圣上恩情广阔无边。皇帝封您为国之栋梁,如山云遮不住阳光。您惶恐叩头不敢承受,您的德行就如源泉深流长。愿您时常保持吉祥,忠诚孝顺的围绕在您身旁。世间需要用礼仪和文章教化,代代相传报答国家之恩。祝您千岁无忧,还可以继续守护国家疆土。
去完善
释义
《和史魏公燔黄》是宋代诗人释宝昙写给史魏公的一首贺诗。下面是诗句的注释:
1. 东城:指诗人所在的东城区。
2. 滥觞:起源的意思。
3. 小舆:小型轿子。
4. 千乘:形容跟随的人很多。
5. 波低昂:形容水面起伏不平。
6. 酒垆厨传:酒楼餐馆。
7. 潜鱼出听:比喻听众众多。
8. 羲和: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
9. 扶桑:传说中海上的日出之处。
10. 击鼓骇骇:形容鼓声震撼人心。
11. 旗央央:旗帜飘扬的样子。
12. 天机:天然的景致。
13. 云锦张:形容景色如同锦绣般美丽。
14. 髯苍:胡须显得苍老。
15. 种玉人: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
16. 晨兴:早晨起床。
17. 拊公床:指起来处理政务。
18. 再拜:多次拜谢。
19. 有诏:皇帝的命令。
20. 温词宝墨:温暖人心的言辞和华丽的书法。
21. 七不遑:顾不上做其他事情。
22. 锦标玉轴:荣誉的象征。
23. 诚火:真诚的心意。
24. 燔黄:焚烧黄纸以示敬意。
25. 乐作:音乐响起。
26. 三献尝:三次献酒以表示尊敬。
27. 山川鬼神:指天地神明。
28. 翁仲:古代传说中生存在民间的神明。
29. 涕泗滂:形容泪流满面。
30. 圣恩宽大:皇帝的恩情非常宽厚。
31. 国津梁:国家的支柱。
32. 泰山云覆:比喻地位崇高。
33. 九顿首:多次低头表示敬意。
34. 昆仑源深:形容尊贵地位的来源深厚。
35. 祈宠灵德:祈求上天的庇护。
36. 忠孝:忠诚和孝顺。
37. 环吾傍:围绕在我的身边。
38. 周用礼乐:指全面实行礼仪和音乐制度。
39. 须文章:需要文学和艺术的滋养。
40. 其吭:它的喉咙,这里指国家的关键部位。
41. 寿公千岁:祝愿史魏公长寿千年。
42. 汔小康:几乎达到小康水平。
43. 还可凭轼还侵疆:还可以依靠史魏公收复失地。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与史魏公一起出游的场景,描绘了自然风光的壮丽,赞美了史魏公的品质与人格魅力。诗人通过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彩以及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史魏公的敬意与敬仰。在诗歌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同时也寓含着对国家的忠诚与报国的决心。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史魏公燔黄》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宝昙所作,创作于公元1125年前后。这个时期正值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侵扰,局势动荡不安。
释宝昙在此时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原本是一位僧人,对世事有着深刻的洞察力。然而,在这样战乱的背景下,他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佛教信仰的坚守。
在这个时代,宋朝政治腐败,军事力量薄弱,金兵屡次南犯,导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外,当时社会宗教氛围浓厚,佛教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释宝昙以他的才华和敏锐的观察力,创作了这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