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汉卿左藏
溪间曾语离,夜雨忽悲壮。
俄顷山月明,照我蓬背上。
欹枕念此行,变化或万状。
江湖大圆镜,有此白鸟样。
公言早崛奇,平处谢堤障。
划严如行师,百万未可傍。
畴昔粲可间,发此无尽藏。
我饥寒欲死,甘露扶缯纩。
目视飞鸿卑,未易蒙此贶。
西风束书至,辟户问亡恙。
吾事公所知,它人杂嘲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溪边曾经谈论离别,夜雨中突然变得悲壮。
一会儿山间月色明亮,照亮了我背上的行李。
靠着枕头思考这一行程,可能变幻莫测。
江河湖海如同大圆镜,映照出白色的鸟儿。
你说早早脱颖而出,平凡之处已谢绝阻碍。
严谨地行事如同军队,无法轻易靠近。
过去曾多次璀璨闪耀,发掘了无尽的宝藏。
我在饥饿寒冷中挣扎,你的支持如同天降甘霖。
看到飞翔的大雁,才知道这份馈赠有多珍贵。
西风吹来书信,开门询问别来无恙。
我的事情你也知道,别人对我的嘲讽和诽谤。
去完善
释义
1. "溪间曾语离":此处的“溪间”是地点名词,指河流山谷之间。“曾语离”是指曾经在分离的地方说话。
2. "夜雨忽悲壮":“夜雨”是指在夜晚下起的雨水。"悲壮"原意是用来形容英勇雄壮的乐歌,这里用来形容夜晚下雨的声音之大。
3. "俄顷山月明":"俄顷"表示很短的时间。"山月明"是说在很短的时间内月亮照亮了山脉。
4. "照我蓬背上":"照"意思是照耀,"蓬背"指的是教师的衣服,这里是说月光照亮了老师的衣背。
5. "欹枕念此行":"欹枕"是一种倚靠枕头休息的姿势,"念此行"是指想着这次出行。
6. "江湖大圆镜":"江湖"泛指江河湖泊,"大圆镜"佛教用语,比喻清静明澈的心境。
7. "公言早崛奇":"公言"指张汉卿的言论,"早崛奇"是指很早就有奇特之才。
8. "平处谢堤障":"平处"指平常状态,"谢堤障"指不依赖外在的帮助。
9. "划严如行师":"划严"指严肃认真,"行师"指率领军队。
10. "百万未可傍":指敌人众多不可靠近。
11. "畴昔粲可间":"畴昔"从前,"粲可间"是“粲可班”的变词,指美好的事物汇集在一起。
12. "发此无尽藏":"发"显露,"无尽藏"即无尽的宝藏,这里指才能和智慧。
13. "我饥寒欲死":"饥寒欲死"形容生活困苦到了极点。
14. "甘露扶缯纩":"甘露"这里比喻珍贵的帮助,"扶缯纩"意为让丝棉之物有所依附。
15. "目视飞鸿卑":"飞鸿"代指飞翔的大雁,"卑"指低下。
16. "未易蒙此贶":"未易"不容易,"蒙此贶"得到这样的恩赐。
17. "束书至":把书籍捆起来带到某地。
18. "辟户问亡恙":开门询问对方是否安好。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和友情的诗。开篇“溪间曾语离,夜雨忽悲壮”两句,诗人用“夜雨”这一常见的离别景象,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接着的“俄顷山月明,照我蓬背上”则写出了月色照亮了别离者身影的情景,加深了离别的伤感之情。
接下来的六句,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于朋友即将离开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担忧。他想象着这次分离可能带来的各种变化,以及朋友在江湖中的艰难处境,形象地比喻为“白鸟样”。同时,诗人坚信朋友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因为他曾经说过自己能够摒弃险阻。
在接下来的四句中,诗人以战争为例,形容朋友的智慧和策略。他认为朋友在这次旅程中如同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迎刃而解。诗人还回忆起过去与朋友的愉快时光,强调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然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感激之情。他提到自己曾身处困境,是朋友的帮助让他得以度过难关,就像甘露滋润了枯萎的禾苗一样。同时,诗人也谦虚地认为自己还不配得到朋友的如此厚待。
最后四句,诗人再次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他听闻朋友的书信到来,急忙打开家门询问朋友是否安好。诗人深知朋友了解他的心事,而对其他人的嘲讽诽谤并不在意。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离别场景、朋友品格和深厚友谊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送张汉卿左藏》是宋代诗人释宝昙所作。诗歌表达了诗人为友人张汉卿送别时的离愁别绪和美好的祝愿。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50年前后。
在这个时代,南宋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金兵南下,国土沦丧。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投身于抗击外敌、保卫家园的斗争。释宝昙作为一位爱国诗人,也参与其中,积极呼吁抗金救国。
释宝昙的这位友人张汉卿,是一位有志向、有才干的官员,他在左藏的职位上为国家理财治政。在送别张汉卿之际,释宝昙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又寄托了对国家的忧虑。他深知张汉卿这一去前途未卜,可能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他依然相信张汉卿能够坚守信念,为国为民做出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