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

标题包含
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
趁得官闲且载书,隔墙时唤子云居。 公如碧树有秋意,渠亦清流临浊淤。 盖代勋庸诚有种,凿空道德竟何如。 寄声楚观沧茫外,璧月依然在太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宝昙,俗姓李,字希古,号竹堂,南宋时期著名诗僧。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年轻时出家为僧,后来游历四方,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多有交往。 释宝昙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趁着工作清闲时光,读书学习以丰富内心。时常呼唤隔墙的书房——子云居,那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住所,表达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先贤的敬意。 政府如同碧绿的树木,有着秋天的丰收景象,而教育也如同清澈的溪流,虽然面临社会中的困境和污染,依然纯净高尚。 功绩和荣誉并非偶然得来,背后必然有一种坚定的精神和志向。执着地追求道德品质,让教育和知识成为人的精神支柱。 请向楚国的历史致敬,那广阔的沧海桑田、烟波浩渺,璧月仍然挂在天空,象征着文化和历史的传承,永远不会消失。
去完善
释义
1. 趁得:指趁着做官闲暇之时;趁,利用时间。 2. 载书:携带书籍。 3. 隔墙时唤子云居:用汉代扬子云的典故,这里指的是作者与朋友之间的高雅友情交流。 4. 碧树有秋意:比喻有才干之人有着秋天的丰富收获。 5. 渠亦清流临浊淤:形容品行高洁之人面对污浊环境仍能保持自己的纯净。 6. 盖代勋庸:意思是无人能及的功勋。 7. 凿空:开辟道路,指历史上的伟大事业。 8. 楚观:楚国宫殿,这里指的是潘文叔和李文授所居住的地方。 9. 璧月:美景,指美好的时光。 10. 太虚:天空,这里指的是时光飞逝。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诗中,诗人表达了与朋友共享宁静时光、追求学问的愉悦以及对于世事沧桑的超脱态度。 “趁得官闲且载书,隔墙时唤子云居”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利用闲暇时间阅读古籍,探访学问的境界。这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公如碧树有秋意,渠亦清流临浊淤”则以比喻手法赞美朋友的品质,正如碧树逢秋仍显生机,清流在浊淤中依然清澈。意味着尽管身处困境,他们仍然能坚守信念,保持高洁的品质。 “盖代勋庸诚有种,凿空道德竟何如”则表达了对功勋显赫之人的思考。认为世上的成就并非偶然,而是源于自身的努力;而对于道德观念的追求,却让人产生无限的感慨。 最后,“寄声楚观沧茫外,璧月依然在太虚”传达了诗人在面对世事变幻时的淡定心态。如同月光皎洁,始终照耀在天空之上,诗人以一种超然的姿态看待世事的变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是宋代诗人释宝昙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在这一年中,释宝昙因病辞世,结束了其坎坷而丰富的一生。 释宝昙生逢乱世,生活在北宋灭亡、金人南侵、南宋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下。他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来出家为僧,以诗明志。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这首诗是在送别友人潘文叔时所作,同时寄给另一位友人李文授。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分离的伤感。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释宝昙作为一个文人墨客的人文关怀,以及作为一个僧人超脱尘世的出世思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