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瑞岩行者写华严经求僧

标题包含
瑞岩行者写华严经求僧
荷屋老子僧中龙,平生眼里无诸公。 莫年愈觉气深稳,木寒霜浄天无风。 朅来精进复精进,焚香却扫大圆镜。 数十万偈堆如山,从头一唱一加敬。 波澜散入诸子中,华藏海与川源通。 秋毫茧纸快收拾,百城烟水行无穷。 善财再见文殊日,一臂黄金摩顶讫。 选佛场中及第归,便是西来好消息。 石林道与鞔峰齐,老子晚与诸孙期。 云霄羯鼓到汝手,打底打兮吹底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宝昙,俗姓李,字希古,号竹堂,南宋时期著名诗僧。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年轻时出家为僧,后来游历四方,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多有交往。 释宝昙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荷花小屋的老子是条龙,他眼中从未有过那些所谓的显贵之人。到了晚年他更加深沉稳重,秋天的寒冷、干净的霜雪以及平静的天际都一一展现在他的内心世界里。 自从开始深入学习和修行以来,我每天都会烧香去除杂念,用镜子照出自己的内心。有几十万句如同山一样的诗词在等待我去朗读学习,每读一句都会让我充满敬意。这些知识像江河一样流淌在我的心间,无论是华藏海的深邃还是百川之源的广阔都能融会贯通。 我要将这些诗词珍而重之地记录下来,这将是我在文化之旅中的宝贵财富。当我再次遇到文殊菩萨时,她会慈爱地摸我的头,对我说:“恭喜你在这修行的道路上取得了成果。”那时,我就知道西天的福音已经离我不远了。 在石林和鞔峰之间,老子正期待着与他那帮孙子们相聚的时刻。期待这天上的音符传送到你的心灵深处,让心灵深处的声音被吹拂出来。
去完善
释义
1. 荷屋:指僧人修行的地方,荷象征清洁和高尚的品质。 2. 老子:对年长者的尊称,这里指代释宝昙。 3. 木寒霜浄天无风:形容天气寒冷、洁净,没有风的景象。 4. 朅来:发语词,无实义。 5. 大圆镜:佛教术语,比喻世界的真相、真理。 6. 数十万偈堆如山:赞美华严经的丰富内容。 7. 华藏海与川源通:比喻华严经的深奥智慧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8. 百城烟水行无穷:形容游历各地、传播佛法的行为永无止境。 9. 善财再见文殊日:善财童子和文殊菩萨相见的典故,寓意智慧的传承。 10. 西来好消息:指出家修行的真谛、最高境界。 11. 石林道与鞔峰齐:石林道路如同鞔峰一样高耸,喻指修行的高尚品质。 12. 敲打:喻指不断地学习与进步。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歌里,诗人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位瑞岩行者——也就是一位刻苦修行的僧人。诗人用“荷屋老子僧中龙”这句来形容这位行者的高尚品质,他在众多僧侣中犹如一条飞龙,超凡脱俗。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这位行者气度深沉稳重,宛如寒冷的树木和洁净的霜雪下的天空没有一丝风声。他对自己的修行要求严格,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潜心研读佛经,以至于有数十万偈堆如山一般的积累。当他开口念诵经文时,那种对佛教经典的敬畏之情令我们油然而生。 诗篇后半部分则展示了这位行者对佛法的独到见解和传播。他将佛学经典传播给弟子们,使得佛法如百川汇流入海般广为流传。他致力于将佛学道理落实于生活实际,并将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信徒。在他的努力下,弟子们都能够领悟到佛法的真谛,就像善财童子再次见到文殊菩萨一般地觉悟。他们修行有成,就像是在选佛场中选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而他们的成功,也象征着佛教的传播发展顺利,如同传来了西天的好消息。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作者通过比较石林道与鞔峰的高度来强调这位行者地位的超然,同时他期望行者的教诲能够传授给后代。在这里,云端的羯鼓声就像是行者所传达的教义,寓意着他的影响力和智慧如羯鼓之声一样广泛深远。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在描写修行者时的深厚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瑞岩行者写华严经求僧》是南宋诗人释宝昙的一首题咏诗。此诗描绘了一位名叫瑞岩的行者,他专注于书写《华严经》,并祈求得到高僧的指点。这首诗展示了佛教徒对信仰的虔诚追求,以及他们对于经典文献的热爱和尊重。 释宝昙(1189-1263),南宋时期僧人、诗人和书法家,字恒振,号雪江,俗姓梁,祖籍泉州晋江。他在南宋宁宗时期成为瑞岩院住持。释宝昙曾在江南一带游历,结交了不少文人墨客,与当时的文坛名流多有往来。他的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和历史变迁。 在释宝昙生活的时代,即南宋中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随着儒家理学观念的普及,佛教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然而,在江南地区,佛教仍然有着广泛的信众基础。释宝昙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僧人,他的诗歌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佛教界的状况以及佛教徒的精神面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