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魏公蜗室
两趺尺寸地,屹立万夫目。
四海霖雨心,溉沾一夔足。
何曾动声气,万象意沉缩。
譬如雷蛰藏,春风不虚辱。
世界如许大,犹吾体中粟。
是心如许宽,不著世间欲。
散花果无地,拊卷或可熟。
好鸟如可人,鼾睡勿惊促。
八风吹得行,颠倒任掁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两只脚所踏之地,屹立在众人的视线之中。
满怀关爱之心如同四海润泽,滋润着每一个角落。
从未动过声色,所有的景象都沉浸其中。
就像惊蛰时的春雷,春风拂面,无声无息地滋养万物。
世界如此之大,仿佛身体里的微尘。
心境如此宽阔,不受世俗欲望的影响。
传播智慧的果实,或许可以在翻卷之间得以成熟。
那些美好的事物,就如同迷人的鸟儿,安然入睡时不必打扰它们。
无论是何种境遇,都要从容应对,任凭风吹草动,我自岿然不动。
去完善
释义
1. 两趺尺寸地:两趺指蜗牛的足部,“尺寸地”表示很小的空间。
2. 万夫目:万人注目,形容蜗牛壳虽然小,但却引人注意。
3. 四海霖雨心:霖雨是指连续几天的降雨,这里借指关怀天下之心。
4. 一夔足:一夔指的是一种传说中的独角神兽,这里用来比喻治理国家的人。
5. 何曾动声气:意思是说蜗牛从不发出声音。
6. 万象意沉缩:是说万物在蜗牛眼中都变得渺小。
7. 譬如雷蛰藏:如同雷声中的蛰伏生物一样。
8. 春风不虚辱:春天的风不会无故打扰蜗牛。
9. 世界如许大:这个世界如此之大。
10. 犹吾体中粟:仍然像我们身体中的一粒米那样渺小。
11. 是心如许宽:这个心灵如此宽广。
12. 不著世间欲:不会被世俗的欲望所束缚。
13. 散花果无地:即使没有地方可以种植果实。
14. 拊卷或可熟:只要经常翻阅书籍就能增长知识。
15. 好鸟如可人:好的鸟就像可以让人喜欢的样子。
16. 鼾睡勿惊促:让蜗牛安心地睡眠不要打扰它们。
17. 八风吹得行:任凭各种风雨吹打都能行走自如。
18. 颠倒任掁触:即使世界颠倒也能随意振动触摸。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史魏公蜗室的赞美与敬仰之情。"两趺尺寸地,屹立万夫目"描述了蜗室虽占地小,但矗立在众人眼中,犹如巨塔。"四海霖雨心,溉沾一夔足"则强调了蜗室承载了诗人的广阔胸怀,尽管蜗居,仍能关心天下百姓。诗人用"何曾动声气,万象意沉缩"表达了自己的谦逊和内敛,宛如春雷蛰伏,待春日才能发声。"世界如许大,犹吾体中粟"表达了蜗室虽小,却寓含了整个世界。
接下来的诗句主要描述了诗人在蜗室中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是心如许宽,不著世间欲"意味着诗人虽有蜗居之苦,但心态豁达,不受世俗欲望所困扰。"散花果无地,拊卷或可熟"描绘了诗人消磨时光的方式,随意翻读诗书,陶冶情操。"好鸟如可人,鼾睡勿惊促"表明诗人乐于自然和谐的环境,享受着蜗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八风吹得行,颠倒任掁触"传达出诗人面对世事无常的淡定与从容。整首诗歌借蜗室之题,寓托了诗人深沉的思考和卓然的心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史魏公蜗室》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释宝昙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史魏公蜗居生活的赞美。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中期(约公元1175年前后),这一时期南宋与金国的关系紧张,北方领土丧失,朝廷内忧外患,民众生活困苦。
释宝昙作为一位具有政治抱负的诗人,他在南宋时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希望为国家尽一份力量。然而,由于当时政治局势复杂,他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这样的背景下,释宝昙结识了史魏公,并对他的蜗居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史魏公在当时是一个有气节的人物,他宁愿蜗居陋室,也不愿意向权贵低头。这种精神让释宝昙深感敬佩,于是他以史魏公为题材,创作了这首《史魏公蜗室》,表达了他对史魏公高尚品质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了他对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