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蓬莱老之兄卓宣教见遗

标题包含
和蓬莱老之兄卓宣教见遗
要结灵山未了缘,山中草木亦欣然。 大江南北经年梦,明月东西一夜圆。 龙象而今非故我,功名自古付华颠。 相逢未必真相似,一啸西风万壑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宝昙,俗姓李,字希古,号竹堂,南宋时期著名诗僧。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年轻时出家为僧,后来游历四方,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多有交往。 释宝昙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要结灵山未了缘,山中的草木也因此欢欣鼓舞。 大江南北多年的梦想,犹如明月的圆满般实现。 如今的龙象已非昔日模样,而功名自古就交付给白发老人。 相遇的人不一定真心相似,一声长啸便响彻山谷间。
去完善
释义
1. 蓬莱:地名,位于山东半岛的烟台市蓬莱市,相传为神仙所居之地,这里代指友人卓宣教所在的仙境般的地方。 2. 老:对尊者的敬称,这里是对友人的尊称。 3. 要结:意思是要求得到满足。 4. 灵山:佛教圣地,位于古印度北部,这里比喻好友所在地如同仙境。 5. 未了缘:佛教术语,指的是尚未完成的任务或缘分。 6. 南北:指长江以南、以北地区,这里表示全国各地。 7. 龙象:指佛教中的高僧,这里是作者自谦之词。 8. 华颠:白头,形容年老,这里表示自己已年迈。 9. 一啸:大声呼喊。 10. 万壑:千山万水,泛指广大地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和蓬莱老之兄卓宣教见遗》,作者是南宋诗人释宝昙。诗题中的“和”表示唱和、回应,即这首诗是对蓬莱老之兄卓宣教的一首作品的回应。"见遗"在这里是指收到对方赠送的作品。整首诗表达出诗人面对人生际遇的达观态度和对世事变迁的洞察力。 首联点明主题:“要结灵山未了缘,山中草木亦欣然。”诗人提到与灵山(佛教圣地)的缘分尚未结束,连山中的草木都为此感到喜悦。这表现出诗人对于佛法的热爱以及决心修行的高尚品质。 颔联描绘游历经历:“大江南北经年梦,明月东西一夜圆。”诗人自南向北,穿越大江南北,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如同在梦中度过。而那轮明月,无论东方西方,都会在一夜之间变得圆满。这里既暗示了诗人流浪各地的经历,也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颈联感慨世事沧桑:“龙象而今非故我,功名自古付华颠。”诗人感叹自己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个自己,就像龙象寺的住持换了新人。功名利禄自古以来都是过眼烟云,留给老年时期回忆。这表达了诗人面对时间流逝的淡定心态以及对名利的超脱。 尾联抒发豪情壮志:“相逢未必真相似,一啸西风万壑传。”即使与他人相逢,也未必能真正地了解彼此。此时,只需向西边发出长啸,让群山回响。这句诗流露出诗人的豪放不羁与坚定自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蓬莱老之兄卓宣教见遗》是宋代诗人释宝昙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1175年前后,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战争频繁,民众生活困苦。 释宝昙在南宋时期是一位著名的僧人,他一生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在他的生活中,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考取功名。这使得他对世俗的功名富贵产生了厌倦,转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在这首诗中,释宝昙通过对蓬莱老之兄卓宣教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他以蓬莱老之兄为榜样,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样,拥有一颗超凡脱俗的心,不被世间的烦恼所困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