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丐祠未报
黄金羁勒閟天闲,何似春山苜蓿间。
白接䍠边余瓮蚁,乌皮几外即尘阛。
龙蛇大泽公真是,虎豹重门孰可攀。
示不忘君还有道,卧听人语趁朝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金色的羁绊束缚着天空,又怎能比得上春天的山林间生长着的苜蓿呢?白色的酒瓶边缘还剩下些许蚂蚁爬动,乌木制成的茶几之外便是繁华的街道。这广阔的水域中的巨龙和蛟蛇才是真的奇观,那些厚重的宫门又有谁能够攀登上去呢?身为臣子不能忘记君王的道理,就在躺着听人们的言语之中,感受朝廷的规矩吧。
去完善
释义
1. 黄金羁勒:指代珍贵的物品或贤能之士。这里表示珍贵的事物被隐藏起来。
2. 閟天闲:“閟”是隐藏的意思,“天闲”通常指的是天子的空闲时间或者私人空间,这里是说这些珍贵的东西隐藏在皇帝的私宅之中。
3. 何似:比较的词语,意思是“比……如何”。
4. 春山苜蓿间:意为在春天的山林间,如诗人在牧草中养马。苜蓿是一种草本植物,叶子可以作饲料用。
5. 白接篱:白色的帽子。
6. 瓮蚁:指装在瓮里的酒。
7. 乌皮几:黑色皮革制成的茶几。
8. 尘阛:指代世俗的社会环境。
9. 龙蛇大泽公真:指春秋时晋国的大夫祁奚。他的推荐使得后来成为孔子弟子的公孙龙得以重用。
10. 虎豹重门:指代门禁森严的地方,形容地方神秘或者很难进入。
11. 孰可攀:谁能攀附得上。
12. 示不忘君:指向皇帝表明自己没有忘记效忠之心。
13. 有道:有道德的人,这里诗人自指。
14. 趁朝班:跟随朝廷官员一起行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黄金羁勒”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不屑与轻视,认为自己的才华如同春山间的苜蓿一样珍贵。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用“白接䍠边余瓮蚁”来形容自己的日常生活的简朴和平凡,以此突显自己的淡泊明志。“乌皮几外即尘阛”则描绘了诗人对外界的纷扰喧嚣的隔离与疏远。接下来诗人自喻为“龙蛇大泽”、“虎豹重门”,展示了其深沉的内心世界和不凡的气质风采。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即使卧病在床也要关注国家的政务和人民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又和丐祠未报》是宋代诗人释宝昙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然而,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在祈求官职而未得到回应的情况下,表达了对仕途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南宋时期,科举制度虽然已经有所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许多文人墨客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才能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选择出家为僧,寻求心灵的慰藉。释宝昙便是其中的一员。他原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但在科举道路上遭遇挫折后,选择了出家为僧。
在这个时代,佛教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在遭受挫折后,会选择出家为僧,以此逃避现实的压力。释宝昙虽然身披袈裟,但他的心中仍然有着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首《又和丐祠未报》便是在这种矛盾的心境下创作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