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气
一池芳日上帘钩,荷气蒸人醉不收。
藕欲作舟花作屋,更和风露管清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满池美景映照窗帘,荷花香气令人陶醉。
莲藕似船,莲花似屋,清风白露共绘秋日景象。
去完善
释义
1. 荷气:指盛夏时荷花散发的香气。这里代指夏日荷花的香气。
2. 芳日:美好的日子,这里指夏天阳光明媚的日子。
3. 帘钩:用于挂起窗帘的金属钩子,这里指的是挂起窗帘的位置。
4. 蒸人:热气腾腾的样子,形容空气中热量的强烈程度。
5. 醉不收:陶醉在其中而无法自拔的状态。
6. 藕欲作舟:比喻莲藕的形状如同小船。
7. 花作屋:比喻花朵盛开如同房屋一般。
8. 和风:温和的风,形容天气宜人。
9. 露管:露水管,这里形象地描绘了露水的流动。
10. 清秋:清爽的秋天,形容秋天的凉爽气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荷气”为题,诗人通过描绘夏日荷花盛开的美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首句“一池芳日上帘钩”描绘了池塘中的荷花在阳光下盛开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接着,“荷气蒸人醉不收”进一步渲染了荷花的香气,这种香气让人陶醉,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梦境中。
颔联“藕欲作舟花作屋,更和风露管清秋”则进一步展示了荷花的美丽和活力。诗人想象荷花的花瓣如房屋一般,荷叶如船只一样,它们在风中摇曳生姿,与风露共舞,共同演绎出秋天的美好景色。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形态,还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了荷花生命和活力,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荷花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荷气》是南宋诗人释宝昙的一首描绘夏日荷花景象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南宋政权虽然偏安一隅,但在文化艺术方面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释宝昙作为南宋的一位著名诗僧,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在这首《荷气》中,他以荷花为象征,表达了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独特见解。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投身佛门,寻求心灵的慰藉。因此,释宝昙的创作背景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释宝昙可能正处于一种与世无争的心态。他通过观察夏季荷花的美景,将自己的心境寄托在其中。这种心态既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超脱,也表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此同时,这首诗歌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墨客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