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李方舟题东坡赤壁图
大江赤壁黄州村,鱼龙吹血波涛浑。
腥风不洗贼臣泪,暗湿官树旌旗昏。
城南哑哑一笑入,愁日动地回春温。
夜阑魑魅不敢舞,璧月如水舟如盆。
客亲馈鱼妇致酒,北斗可挹天可扪。
当时跨鹤去不返,水仙王家真画存。
百年画史有眼力,东坡晓挂扶桑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长江之畔的黄州村庄,鱼类和蛟龙在波涛汹涌中翻腾舞动,使得整个江面都充满了浓烈的血腥气息。这种腥风吹不散那些恶贼的眼泪,反而让他们的泪水暗暗地打湿了官道的树木和昏暗的旗帜。
当城南响起阵阵笑声时,忧愁的日子似乎开始回暖。夜色渐浓,妖魔鬼怪也不敢出来作祟,天空中的明月如流水般明亮,而河边的船只仿佛一个巨大的盆子。客人亲自动手捕来新鲜的鱼,妇女们准备好美酒,仿佛天上的北斗星都可以触及,天空也可以被抚摸。
当年苏轼骑着仙鹤离开后再也没有回来,但他那描绘出水仙王家的画作却流传了下来。数百年的画史证明了他的独到眼光,就像他早晨挂起太阳一样,成为永恒的光芒。
去完善
释义
1. 大江赤壁:指长江边的赤壁山。赤壁,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的长江南岸。因东汉末年孙刘联军与曹操在此进行的一次著名战役——赤壁之战而著称。
2. 黄州村:指苏轼被贬谪之地黄州的村落。黄州,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
3. 鱼龙吹血:形容战争气氛紧张激烈。
4. 贼臣:这里指叛军首领曹操。
5. 官树:指城楼周围的树木。
6. 哑哑:象声词,描绘笑声。
7. 暗湿官树旌旗昏:化用杜牧《秋夕》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里的“暗湿官树旌旗昏”描绘的是诗人在观赏夜色中的赤壁景色,联想到古代战争,并想象苏轼在黄州时的生活情境。
8. 愁日:阴暗的日子,这里指心情压抑。
9. 动地回春温:指气温回暖,万物复苏。
10. 夜阑:夜深时分。
11. 魑魅:传说中的鬼怪。
12. 璧月如水舟如盆:指苏轼在黄州时的悠闲生活,皎洁的月亮照耀着江面,倒映在船上,宛如一盆清水。
13. 客亲馈鱼妇致酒:描绘苏轼当时的日常活动,亲友赠送鱼,妻子准备酒。
14. 北斗可挹天可扪:形容苏轼豪放不羁,如同饮酒纵览星空,寓意高瞻远瞩。
15. 跨鹤:指乘鹤升天,寓意超脱尘世。这里用来形容苏轼已离世。
16. 水仙王家真画存:指苏轼的真迹尚存人间。水仙王,对苏轼的尊称。
17. 百年画史:指画家们对苏轼画作的传承和研究。
18. 有眼力:称赞苏轼的画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眼光和技巧。
19. 东坡晓挂扶桑暾:描述苏轼画作中日出东方的壮丽景象。扶桑暾,日出时光芒四射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为李方舟题东坡赤壁图》是宋代诗人释宝昙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47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这一年里,作者释宝昙年事已高,他是一位著名的僧人,在禅宗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年轻时就出家为僧,历经战乱,对民生疾苦有深刻的体会。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权稳固,但在北方,金国占据大片土地,南宋与金国的战争仍在继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此外,苏东坡作为北宋著名文人,他的文学成就和人生经历在当时广为人知。苏东坡曾在赤壁一带游历,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释宝昙在此诗中以苏东坡的赤壁图为题,表达了对苏东坡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身对于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