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举书记归天台

标题包含
送举书记归天台
卷衲下苍壁,夜光容暗投。 人追道林辈,诗入杼山流。 风吹蒹葭雨,雁横江汉秋。 须烦紫籐杖,聊与白云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轻拂那褐色的布衣,把昏暗的夜晚点亮。 行走在这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我的诗歌灵感涌现在这美丽的风景线。 风雨飘摇如同蒹葭摇曳,大雁在秋天的江面上翻飞。 要想留住这美好的时光,唯有手执紫藤拐杖,漫步云端,静观世事如白云飘散。
去完善
释义
1. 卷衲:指僧衣。这里借指僧人。 2. 苍壁:青翠的山壁,泛指青山。 3. 夜光:月亮的别称。 4. 容:允许。 5. 暗投:在黑暗中投掷。 6. 人追:追赶,追求。 7. 道林:地名,位于江苏苏州。这里代指禅寺。 8. 辈:同一类的人。 9. 诗入杼山流:诗人进入杼山的诗风。杼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流派。 10. 蒹葭:一种水生植物,古人常用来比喻离别之情。 11. 雁横:大雁飞行时排成一字形。 12. 江汉:长江和汉水的并称,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13. 秋:时候,时期。 14. 须烦:需要麻烦。 15. 紫籐杖:用紫籐木制成的拐杖。 16. 聊:姑且,暂且。 17. 白云:高空的云彩,这里用来形容高洁的品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友人举书记归天的情景。首联以“苍壁”为背景,表现了友人的高尚品质。颔联通过引用道林和杼山的典故,强调了友人在文学上的造诣。颈联则以自然景象为基础,渲染出离别的气氛。尾联则表达了诗人期待与友人再次相聚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送举书记归天台》是宋代诗人苏庠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36年,正值宋朝的熙宁年间。在这个时期,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因此心情郁郁寡欢。 在这样一段人生际遇下,苏轼写下了许多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而这首诗《送举书记归天台》则是写给他的好友朱举之的,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朱举之当时被任命为天台县的书记,即将离开京城回到故乡,苏轼便以此诗相赠,表达自己对友人离去的惋惜和不舍。 同时,这个时代正值宋朝的政治变革期,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苏轼作为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与改革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一时期的背景知识对于我们理解苏轼诗歌的情感内涵具有重要作用。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家乡故土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折射出他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和哀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