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百法庵次载叔韵 其六

标题包含
百法庵次载叔韵 其六
从昔韶华不负人,软红尘里帝城春。 平高一望多杨柳,殢雨沾风处处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过去的美好时光中,人们没有虚度年华,在这繁华的城市享受着春天的气息。站在高处俯瞰,到处都是杨柳依依,春雨春风滋润着万物,使一切都焕发出新的生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百法庵:即指僧舍或佛寺。 2. 载叔:韩淲的友人,生平事迹未详。 3. 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4. 软红:指京城繁华之地。 5. 帝城:古代对京都的称谓。 6. 平高:平地上高出的地方,此处应指观景台等高处。 7. 杨柳:植物名,枝条柔韧,随风摆动如丝带,春天时发芽最早。 8. 殢雨沾风:意思是风雨交织,形容环境湿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出了诗人对青春年华的珍视和对春天的喜爱。诗人用“软红尘里帝城春”来形容帝都春天的繁华景象,既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暗含着对繁华世界的向往。“平高一望多杨柳”则通过描绘满眼的杨柳,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而“殢雨沾风处处新”则表现了春雨滋润万物后的生机盎然,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命活力。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青春的留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百法庵次载叔韵 其六》是南宋著名诗人韩淲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00年左右,即南宋时期。在那个时候,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在江南地区,诗词歌赋等艺术形式非常活跃。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韩淲正值中年,他的生活阅历丰富,对人生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早年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由于时局动荡,他对官场产生了厌倦,遂退隐田园,过上了平静的乡村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当地文人雅士交往甚密,共同探讨诗词歌赋,留下了许多佳作。 这个时期的南宋,虽然政治上相对稳定,但边疆危机日益严重。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侵,给南宋政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国内的贫富差距、土地兼并等问题也日益严重,百姓生活困苦。这些时代背景都影响了韩淲的创作心态,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